要说李老二信佛,就是被打死,唐僧也不会信。因为李老二私底下竟然喊公孙皇后为“观音俾”。
魏征居然说李老二弘扬佛法?连观音都敢猥亵的主,能指望他对佛有多少虔诚心?
长安大唐皇宫。
李老二一个劲地说:朕很郁闷啊!
唐僧也无奈:陛下!臣以为陛下所处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会妄心才动,即诸有刺伤。有心即苦。无心即乐。
李老二:御弟聪慧!朕不及也!旧日取经,朕吩咐之事可还记得?
唐僧:臣哪敢忘怀?陛下当日亲为臣执酒,并撮土一把让臣勿忘故土,早日取得真经。
李老二:……御弟许是忘记了!朕当日还叫你记下沿途人文地理…
唐僧:是哦!微臣早已将记录交于陛下了!只是臣不明白…陛下要这个干什么?
李老二:哦!御弟不需要明白。当日朕刚刚即位,御弟又向西域一行,是故假你之手,旨在获得西域情报。……朕闻你和魏征相善,帮朕…
唐僧:可是劝说?
李老二:是啊!魏卿善谏言,本无可厚非,可惜朕无福消受啊!…
……
长安魏征府邸。
唐僧:魏相!缘何攻击我佛?
魏征:哦?长安西街一座寺院有个道信的和尚与我辩论,他说四大皆空是佛的本源。既然四大皆空嘛!那不就是什么都不要?我就把他们都赶出了长安城…
唐僧:那后来呢?
魏征:这些和尚修行不够啊!在陛下面前告状!…然后我就和陛下卯上了。
唐僧明白了,魏征还是喜欢当镜子啊!嗯嗯!该劝劝了!李老二不怕观音就怕他!
唐僧就给他举了例子:从前有一个人喜欢脱别人的衣服,无论你如何强壮有力,武功盖世,学富五车,反正你只要有破绽,他都可以脱光你…
魏征:贤弟!打住!打住!
唐僧:我这例子虽然粗鄙,但只是个比喻。魏相你就是那个牛人啊!
魏征:何出此言?
唐僧:你喜欢当镜子。你照的是别人的缺失,别人在你眼里就宛如那个被脱光光的人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陛下最怕的是谁?是你啊!
魏征:…
唐僧:不是说你不要当镜子,要有个度。在不该看到的场合你把别人脱光了,那就不好了。这比耍流氓可严重多了!
魏征:哎!陛下不该纵容那些和尚啊!
唐僧:这个问题先放下!我们来谈谈取经的故事。
唐僧讲得很仔细,因为李老二特别吩咐越详细越好。其间魏征数次打断他的话,唐僧只说与盆友分享取经的快乐。分享快乐是盆友之间大义,魏征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
唐僧讲了对佛的迷茫,这不能怪他,好多东西佛法是无法解释的。唐僧也讲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感悟,这也不能怪他,取经出发时,他才刚刚二十岁,沿途有不少美女对他这个帅哥抛媚眼。他还讲了沿途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等,特别是西域的非常仔细。当然路途的艰险也没有落下。
魏征早就石化了。他甚至以为唐僧在旅途中所受伤害遗留的后遗症。魏征想:是我害了他!当初招募时咋只有他顺眼呐?
唐僧已经讲完了。他并没有看到李老二说的情况——魏征会一跃而起:我明白了!
唐僧想:这个李老二!真会忽悠人!魏征一把年纪了,哪能跳得起来啊!
两个人一时沉默了。和他们第一次见面一样,他们不约而同拿出了镜子。
两人之间对望一眼,魏征就很疑惑:我看贤弟目光清澈,不是昏妄之辈。今日你洋洋洒洒数万言,所为何事?
唐僧:是陛下让我讲的,陛下还说此乃朝廷之事。
魏征喃喃自语:朝廷?…我明白!
唐僧却糊涂了:这魏征并没有跳起来啊!他明白个啥?
魏征:陛下可让你记录西域沿途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
唐僧:然也!
魏征:高!高人啊!陛下借你之手获得西域的情报。如今大唐进军西域势如破竹,我还纳闷陛下未卜先知呢!原来如此啊!现今大唐的商贸,民政在西域如鱼得水…原来让你取经只是个幌子啊!
唐僧彻底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