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家务活中脑袋里就想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现在写下些残存的印象吧。
人性是自私的,无可厚非,人的生命由生终到死,唯一的意义是自己灵性的成长,唯一的途径是经由爱。一切宗教信仰哲学倡导的都是大爱,利他,消除小我。通过成全别人而成就自己。能够理解并坚定信念的人,即为得道者。
亲密关系是爱的高阶模式,修行很好的人也不一定能把握好亲密关系。人进入亲密关系,头脑会自动回到孩童模式,而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够好,不被爱,不配得的小人,会轻易触发这些情绪。放松,觉知,看到,流经,疗愈。
面对爱的选择,需要有足够能力去分辨是来自心底的潜意识的爱,而不是头脑理性分析得出来的爱。
林徽因因为理性,错过徐志摩,徐志摩只有35岁,自己的生命也只有51岁。
杨振宁果敢地娶了翁帆,至今健康。翁帆的代价也只是性爱不能获得,而多少勉强维持的家庭,有性爱么,尤其是高质量的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