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尤其在八零后和九零后中,相当一部分女生在成长经历中面对过这样的父母。
我的父母,文化不高的普通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舍不得穿,舍不得吃,挣两分攒一分,挣十分攒八分。
他们这么拮据地生活,完全是为了他们的儿子,我哥。
我哥上初中的时候,我爸给他说打算给家里买辆车,我哥四处给人吹:我爸要买十八万的车,那是零几年,在农村很多家庭没有车的。
我上大学,13年,我爸给我说,省着花,别大手大脚。
就是这样的差别教育,我哥在外务工十几年,没攒下一分钱,车房的首付,装修钱,全是我爸出的,看在他至今未成家,我和我妹也经常填补他。他还是还不了车贷房贷,我爸我妈一边帮着还款一边咒骂我哥烂泥扶不上墙。
我大学毕业,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工资除了个人消费,给家里十万,给我哥五万,虽然自愿给的,但是还是心情很不好,因为没有得到感激,甚至还想让我一帮再帮,都不念及我有家庭和孩子呢,最后不得不撕破脸。
好像生活中大多数被偏心的子女没几个有出息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想不通,尤其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深深的烙印在六零后和七零后的思维里,无人撼动。
我爸我妈觉得他们老了,我和我妹是嫁出去的人,指望不上,他们不把自己的一切给儿子,儿子不给他们口饭吃,死了没人穿戴孝服,没人烧张冥币。
谁又能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呢。
九零后的我们,不会有这种偏见了吧,在偏见的歧视中长大的人,怎么会差别对待自己的儿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