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看待父母偏心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尤其在八零后和九零后中,相当一部分女生在成长经历中面对过这样的父母。

我的父母,文化不高的普通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舍不得穿,舍不得吃,挣两分攒一分,挣十分攒八分。

他们这么拮据地生活,完全是为了他们的儿子,我哥。

我哥上初中的时候,我爸给他说打算给家里买辆车,我哥四处给人吹:我爸要买十八万的车,那是零几年,在农村很多家庭没有车的。

我上大学,13年,我爸给我说,省着花,别大手大脚。

就是这样的差别教育,我哥在外务工十几年,没攒下一分钱,车房的首付,装修钱,全是我爸出的,看在他至今未成家,我和我妹也经常填补他。他还是还不了车贷房贷,我爸我妈一边帮着还款一边咒骂我哥烂泥扶不上墙。

我大学毕业,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工资除了个人消费,给家里十万,给我哥五万,虽然自愿给的,但是还是心情很不好,因为没有得到感激,甚至还想让我一帮再帮,都不念及我有家庭和孩子呢,最后不得不撕破脸。

好像生活中大多数被偏心的子女没几个有出息的,但还是有很多人想不通,尤其是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深深的烙印在六零后和七零后的思维里,无人撼动。

我爸我妈觉得他们老了,我和我妹是嫁出去的人,指望不上,他们不把自己的一切给儿子,儿子不给他们口饭吃,死了没人穿戴孝服,没人烧张冥币。

谁又能改变他们的固有思维呢。

九零后的我们,不会有这种偏见了吧,在偏见的歧视中长大的人,怎么会差别对待自己的儿女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朋友的成长,永远都少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宝宝们永远都是依赖爸爸妈妈的,有爸爸妈妈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只有一个完...
    离殇墨弦阅读 4,455评论 0 1
  • ​01 出生在村庄里的母亲 1988年的冬天,父亲在这座房子里迎娶了18岁的母亲,直到2016年我们家才从这儿搬走...
    一言二丫阅读 2,953评论 2 2
  • 我哥硕士毕业后就一直在外面工作,他和我嫂都在外企工作。 我父母年纪大了,也希望儿女在身边有个照应,我哥是指望不上了...
    那年烟雨阅读 5,841评论 20 46
  • 为了我妈,我和大姐还有小妹,心甘情愿的当了十几年的扶弟魔,但就在昨天,我以最狠毒的话语怼了我妈一顿,我甚至想像她当...
    星空的陪伴阅读 11,099评论 54 202
  • 作为一个世纪的终结,九零年代承载了很多独特的意义,即便当时中国还处于普遍贫穷的状态,但大家都带着希望迈着走向新世纪...
    雪城不下雪阅读 2,37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