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秋色连波的微信公众号上,阅读过她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非常喜欢作者的用心编排,捋着年代并围绕着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在考试一定会遇见的重点,一一叙述铺陈开来。特别需要记忆的地方,秋色连波都做了下划线的标注。
我把她写的内容用朗读的方式制作成一个专辑,放在喜马拉雅FM的缨语频道播客中,时常打开来收听。我也十分想编写一套更为有趣的、孩子们爱听的中国文学史,站在更宏大的场景下,了解中国文学史的脉络。
所以,我先把文字写下来,写下来的文字并不是只是用于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在公众号上我先发出文字稿,也作为朗读之前的底稿。
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中国文学史》到底参考谁的来作为主线呢?
直到我看完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其实,这本书更准确的说是一本课堂笔记,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做笔记的是钱穆先生的学生--叶龙。这本保存了一个甲子的笔记,曾在2014年的夏秋之间公开连载发表过。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呢?他可是一位历史学家啊,一位历史学家讲中国文学史,会不会不够专业?
当然不会,通过选择这本书是要帮助孩子们和我们自己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贯通、二是有趣。
先说贯通。
万物有道,一以贯之。从《中国文学史》出发,又不止于《中国文学史》,从孩子的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在发现中国文学之美的路上,看到脚下深厚的土地,瞭望头顶高远的天空,更好奇无边无界的宇宙。
再说有趣。
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特别聚精会神?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格外雀跃开心,在游戏中学习经典记得牢,在角色中体会知识真有趣,用更多好玩儿有趣的故事唤起孩子们自由的思考与探索。
最后,再来说说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的目的,树立文化自信。
没错,朝着这个目的去写作,一定不会纠结于考试用得上不?而是给孩子们一个大格局,大视野去感受文学的美而好。
今年九月,我的女儿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这也是我送给孩子的礼物,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不间断的查阅资料、文献、论文等等,也许有一些内容还存在着学术争议,百家争鸣,有待更多的发现,我们也不会去回避,世界本身就是个未知号,等待我们不断的找到答案,保持和孩子一样的好奇心去寻找。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分享给所有喜欢中国文学史的小朋友们!更欢迎大朋友们指正。
在秋色连波的微信公共号里,我是逐字朗读出来的,所以,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字典查不到翻辞海,辞海没有找到的,在找大师们的朗读原声,有时,为了搞明白一个字订阅了一个专辑,现在想想其实特别值得。这些活儿我都费力去做了,省去了大家的时间,我也获得了找到答案的乐趣。
在秋色连波老师的文章下面,我也留下了不少问题,也找到一些错别字,秋色连波老师都特别开放包容的点评回复。我也想做成这样的交流平台。
写作初衷就是以上这些,下一篇文字《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02起源》,在下一篇内容里,我们将一起探寻文学的起源,会遇见了不起的大咖,会读到被称为诗歌的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