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烦不烦!”说完这句话,空气沉寂下来,我的心头也开始酸起来。
这个假期因为疫情的缘故,显得格外不同,不用上学、不用上班,一家人围在一起上演着一个个矛盾大爆发的场景。
“你别光吃菜,吃肉呀!”
“等会儿吃。”
“你吃这么点够吗,难怪身体这么差,你是不是又减肥呢?”
“没有,就是不想吃。”
“我给你说,不要减肥,你又不胖,再……”
“你烦不烦!”
重复的无数遍的话被我愤怒打断,妈妈沉默了,我的心里也越来越不是滋味,回到房间,我又回想起这过去的19年。
2004年,妈妈外出打工,我寄住在全托幼儿园里,每天要找妈妈,就是我那段日子最深刻的记忆。
2007年,要去离家100公里以外的地方上学,当大巴车发出嗡嗡声的那一刻,眼泪再也藏不住了,我在车上哭,妈妈在车下哭。
2015年,初中毕业,“你在咱们家附近的高中念吧,我可以照顾你”,“不,我要去更好的学校”。读高中的1010天,平均每天和妈妈相处的时间不到半小时。
2018年,高中毕业,“就报这里的大学吧,别出去了,妈妈想你怎么办”
“可是我不想一辈子就留在这里了,我想出去看看”隔着火车站厚厚的玻璃门,妈妈的身影迟迟没有离去。
我越长越大,长出了自己的翅膀,妈妈离我越来越远,再也抓不住我的手。
孩子不永远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却永远是孩子的父母。
每当我离家之时,微信的一条条语音中盛满的是妈妈道不尽的挂念,足以说上一万年,又或许,一万年也道不尽她的思念与不舍。不管我怎样任性,怎样发脾气,妈妈的爱,不减分毫,也许,这就是天下母亲的通病吧。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是一名赴汉战“疫”的医生写给她的两位儿子的信,看完之后,我模糊了视线,滚烫了面颊,也酸了鼻头。
她想讲给孩子的话一定很多,奈何文字太单薄,永远无法最真实地表达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文章开头这样一句话说的很好:“字字深情,道不尽父母舐犊情深;句句情深,说不完对孩子们的思念之情。”虽不为人母,但我体会的到那浓厚的母爱,也许我的感受,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有一个画面在我的记忆里尤为深刻: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厚厚的乌云将我的记忆压得喘不过来气,只见一位母亲背着一个小姑娘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没错,这是我的妈妈,我紧紧的搂着她的脖子不愿撒手,这是我最爱的人啊。
打开房间的门,走到她面前,紧紧地抱住她,只想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从前,永远是妈妈挂念我,无数条的语音,说不尽的叮嘱,道不完的挂念。
如今,我已成年,妈妈额间的银发也被岁月打磨出来,该换我来挂念她了。给她发无数条的语音,说一说我对她的想念,如果问语音时长可以多久,我想说:如果可以,我希望是一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