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一位伟大的作者,不仅因为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因为他为中国建立了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仅存在于想象中的文学地理概念。当然这一想法受到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启发,但能够单枪匹马完成创造一种文学传统是件非凡的成就。这个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脱胎于20世纪80年代盛行的寻根文学,同时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环境的影响。莫言写作中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世界文学,他并非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本土作家,他的文学产品从客观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但存在对中国奇观化的呈现方式,也就是对于一些文化内部的隐性逻辑进行了放大,夸张甚至离奇的处理,便于外国读者的理解并欣赏,而这些对文化的扭曲使得他背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的审美和原则
比较明显的就《丰乳肥臀》,读这个作品很容易看到佛洛伊德的人类童年理论的影响,大量对本我不加抑制的深度展现,儿子对于母亲的过份依恋最终传嫁到对女性躯体的迷恋。这一主题不是中国文化心理中内在的组成部分,而是一种泊来品,莫言在他想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株洋树,虽然背景非常中国,但人物却带有典型的西方性,满足了西方人试图通过文学偷窥东方文化的心理,而传统的中国读者却会怀疑这个文学形象存在的合法性。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物形象并非不可能存在,但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在向我们的本土文化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这件事情很值得质疑。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中国作者乃至整个世界非英语国家作者为了进入西方视野而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说,《檀香刑》在本土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获得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如果说《丰乳肥臀》当中塑造了一个不中不西的女性和中国男性的特例。那么《檀香刑》就准确的切入了东西方文化当中一个共同关注的焦点,即人的身体,制度与惩罚之间的关系。更明确一点儿就是人类的身体在社会机构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个问题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讨论得非常清楚。福柯认为前现代的惩罚是野蛮的,因为其通过对身体的精细操作向公众展现出违背机构意志的后果,而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现代监狱对于人采取剥夺自由的方式进行一种无区别的控制。《檀香刑》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这个作品最大的看点并不是对于清代死刑这个事情的执着描述,否则就会成为某种满足邪恶口味的小说,如果说某些读者从这些描述中获得快感,那在一定程度上就没能把握这个作品的真谛。(虽然如上文所述,我们不能排除作品奇观化描述对于其在国际影响上的推动作用,但从作品本身来说,无论是铁门闩、凌迟还是檀香刑,所有的描述对于作品来说都是必要的,甚至说是不可缺少的,这种精细笔法所带来的诡异感觉有助于加深理解刑罚背后社会的权力关系。)
下面简单说一下这个故事的几个看点。
一是人物关系。这个故事的大框架是比较简单的,孙丙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反对洋人修铁路杀死了德国技师,然后又成立教坛占领了高密城,城破后德方要求杀一儆百,因此如何通过杀死孙丙达到震慑人群的作用,成为这个故事的主题。这个故事精彩的地方在于它通过叙事深入展现了这一事件背后的权力关系,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揭示出在权力运作中人性的无意义。人物的姓名按照甲乙丙丁排列,是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提示他们身上具有非人化的特征。他们的存在更多的体现了各自在权力场中的作用。钱丁是秩序的维护者,是保证孙丙按照程序死亡的官方力量,赵甲则是技术支持,代表了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状态。而看似任人鱼肉的孙丙,其实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他能否按时死去决定了这场国家公开判决的成败。这三个人之间代表了某种超越人性的权力关系的存在。不管有多么反常识,三个人之间实际上是相互牵制又密切关联的关系。钱丁需要赵甲的专门技术,赵甲需要通过有效地杀死孙丙证明机构运作的权威性,而赵钱两人作为权力概念存在的关键就在于孙丙必须能够活到行刑的结束。这种冰冷的、毫无人性的逻辑贯穿着整个故事。
另一方面,甲乙丙三人之间又存在着独特的,人性化的冲突。钱丁和孙丙因为比赛胡须的原因结仇,赵甲由于他杀人技巧出众而鄙视钱丁,而赵甲对于孙丙作为一个敢于挑战洋人的人,也是尊重的。这种次级的关系让丰富了整个故事,与主线中冷冰冰的权力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三人都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作为权力场中的傀儡,另一方则是有血有肉的人。这种不同身份的之间冲突构成了故事当中奇特的人物关系。钱丁到高密城中去抓孙丙,和孙丙的手下人有一段有趣的对话,构成这对这种双重身份的指涉。
“于小七,你少给本县装神弄鬼,去年你聚众赌博,本县看在你家有七十老母的份上,饶了你四十大板,谅你还没忘记吧?”
于小七咧着嘴,说:
“俺现在顶着小将杨再兴!”
“你就是顶着玉皇大帝,也还是于小七!赶快给我把孙丙唤来,否则抓进县衙,板子伺候!”
另一方面,而无论是眉娘还是赵小甲,其实都代替了故事当中的读者视角,从他们眼中看到的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和其中体现出的各种邪恶与非人性的过程。从眉娘的角度,与孙丙的父女亲情以及对钱丁的爱与欲望都给了这个悲惨的故事一缕人性的光芒,而赵小甲则扮演了西方小说当中著名的“愚人智者”(folly/sage)的形象,通过其对周围人的变形化观察,冷眼揭示了身处权力中心人物的兽性形象。
二是作品的语言。这个作品的前四章突出地表现出作者令人敬畏的语言天赋。作品多视角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想起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昆丁、杰生和班吉三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和扮演角色不同导致了各自叙述中产生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种叙事方式令一个简单的家庭丑闻获得了厚度和张力。《檀香刑》也体现出类似的效果,想象一下,这个故事如果平铺直叙会失去多么多的色彩。作者通过眉娘、赵甲、钱丁、赵小甲等人不同的叙说,围绕孙丙行刑 这一事件向我们展示了清末民初社会各个阶层对惩罚一事的不同见解和看法。作者文字的多变性展现出每一个人的个性又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作者有意识地使用了高密土话,正常叙事和半官话三种不同的口吻,并准确地模拟了人物完全不同的感官和认识世界。眉娘的直率与无知,小甲的愚蠢和直觉,赵甲的自负与麻木,钱丁的残酷与圆滑,整个作品正像一出戏,唱出了这个事件当中各方之间的利益纠缠。
与此同时,作者表现出良好的节奏和情绪的控制,一直以来,莫言给人的感觉都是激情有余而节制不足,过分注意故事的高潮和对读者情绪的影响而没有给出足够的空间让读者体会故事的深意。而《檀香刑》当中体现出了难得的节奏和情绪的控制,作者展现出了沉静和绵密的笔触,将一个刑罚的过程写出了文化人类学的风格。尤其是对于檀香刑器材细节的描述,使得这一人类历史上惨痛的经验产生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陌生化效果,杀人成为了一种精益求精的,由众人合作而成的科学研究活动,带有某种群体仪式感,这一点令故事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刻。
三是作品当中情节的象征性。这个作品当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设计精巧的情节,有效地突现出权力斗争当种各种难以想象的场面。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要算钱丁和赵甲首次见面时那段有关椅子和手串的权力之争。赵甲依仗着拥有御赐的物品要求钱丁两次跪拜,而钱丁则利用赵甲将椅子放下那一瞬间打了他两个耳光,
在轿子前面,钱大老爷和俺爹客客气气地推让着,如两个级别相当的官员,似两个互敬互爱的朋友。最后,他们谁也没有上轿,两个衙役便把那张龙椅往轿子里塞,塞不进去,只好反扣在轿杆上抬着。俺爹把佛珠放在了轿子里,从轿子里抽回身体。轿帘落下,挡住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俺爹空着两只小白手,得意非凡地看着钱大老爷。钱大老爷怪笑一声,飞快地抬起手,扇过去一巴掌,正中了俺爹的腮帮子,叭唧一声脆响,摔死一只癞蛤蟆的声音。俺爹猝不及防,在大街上转圈子,刚刚站稳,钱大老爷又给了他一巴掌。这一巴掌力道更狠,把俺爹打得侧歪着倒地。俺爹给打懵了,眼神迷迷瞪瞪地,坐在地上。俺爹一低头,吐出了一口血,血里还有牙。钱大老爷说:”走!”
在这个上下文中,人物做为一个自然人和其社会身份的冲突表现得异常清晰。另外一处,钱丁只身进入高密城抓孙丙一段也写得非常精彩:
知县弯腰从台子上揭起一块砖头,迅疾地拍在了孙丙的额头上,孙丙不及躲闪,往后便倒。知县抓着衣领把他提起来,说:
“让大家看看你的金刚不坏之躯!”
一道黑色的血从孙丙的额头上流下来,仿佛几条蚯蚓在他的脸上爬行。二师兄猪八戒挥起耙子对准知县的屁股搂过来。知县闪身躲过,同时将手中的匕首甩了出去,正中了猪八戒的肚子。猪八戒哀号着滚到台下去了。
“乡民们,你们可看清了?”知县道,”他们是你们的师兄和坛主,可他们连本县的砖头和小刀子都避不开,如何能避开德国人的大炮?”
拳民们的意志开始瓦解,台下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这两个上下文中都可以看到钱丁作为一名有知识的官员,长时期地生活在这种权力体系当中,对于这种身份的象征性意义以及其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洞悉于心,因此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从中也侧面反应出孙丙和赵甲作为被权力/知识体系愚弄的人的悲剧性。
然而,在面对德国特使克劳德时,钱丁引以为豪权力运作就失去了作用。在绝对的技术力量最前,所有的斡旋和看似悲壮的自我牺牲也并没能保住高密镇的人民。实际上,作品表现的这种权力关系来脱胎于一句清朝末年非常简单的话:“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句话实际上就可以解释成不同的权力体系之下产生的牵制关系。
总的来说,《檀香刑》的革命性在于以细腻的笔触解剖了一只麻雀,通过一场惨烈的刑罚,深入权力的微观层面,去探究王朝政治的运行机制以及中国社会在殖民地背景之下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这个作品很好地平衡了思想与叙事,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虽然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虚构的,但作者力透纸背的文字和丰富的细节让故事获得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而从“官”“隶”“民”“匪”多重视角的描述使这一作品获得了具种“大历史”的写作特征,如果参看孔飞力的《叫魂》或者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会令读者有一种相映成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