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看书却无法坚持阅读;
总想改变却不知如何着手;
总想从信息块中汲取知识;
总想找到快速提升的方法...
以上这些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总是被社会的外力牵引着,没有办 法思考发生的一切问题根源。这是因为我们从幼年时期经历的教育模式,使我们被动的成为了知识的接收者而无法成为知识的掌控者。所以,如果你不能升级你的学习元能力,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你或是人云亦云,或是迷失在自己的世界。
多年来以知识为中心学习的我们难道做错了吗?当然没有。而且,如果你目前大学在读,或者正在攻读MBA、MPA、PMP...这些需要考试分数来检测你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课程,你依然要以知识为中心。但,成年人的社会纵横交错的,书本的知识体系只停留在书本上。当你需要在商务场合主动沟通时,书本的理论,他人的成功案例你都复制不来。你发现依然要学的东西很多,这时你就要以自我为中心重心的再来学习。也是,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学习元能力。
学习元能力:学习学习的能力
一天樵夫经过一座湖,不小心把铁斧头掉下去,他伤心的哭起来。这时恰巧一位神仙出现,问他左手的金斧头和右手的银斧头哪个是他掉的。樵夫说都不是。神仙称赞他是诚实人,可以还给他斧子再实现他一个愿望。唯一的条件不可以是元愿望。樵夫马上闭上了嘴。因为,他想许的愿望正巧是“再实现我三个愿望”。
RIA学习力就是提供给你一个学习元能力的工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来指导你的行动。掌握了这个技能,当我们以自我为重心时学习其他知识就可以事半功倍。
双十一前两天,我的手机频繁接到商家的短信,并且他们推送的一些商品确实是我需要购买,却因为忙而忘记了。这令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人工智能的算法比我自己还了解我的需求。因为它的记忆存储量一定远远大于人类的大脑。那我们能做的呢?冷静下来,我确认只用“行动”的动作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也就是如果我不采取购买的行为,它是无能为力的。同样迁移到学习上,如果只为了记住学到了什么,好像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你想了解的,基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所以,学习只有做到行为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学习的意义。
如何在你看到的信息到你行为转变之间加上一座稳固的桥梁呢?这个桥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RIA”便签法。便签很好理解,就是小纸片或小纸条,那RIA三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呢?
首先确定你读的是一本致用类图书,你读它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当读到心有所动的内容时,请不要在下面画下划线,不要画波浪线了,不要拿一个小本子摘抄,也不要拍张照片发朋友圈。而是拿三张便签,最好是不同颜色的便签,代表成人学习的三个维度,第一个便签叫做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注意一定是自己的语言。不要摘抄原文,在认知心理学上这二者的差别极大,如果是摘抄原文的话,动用的叫做短时记忆,你可能过五秒钟就忘了,一个小时之后能有点印象就老不起了,更别说画上下划线。而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这意味着你得理解作者的意思,理解二字说来容易,认知过程尤为复杂言先在对原书内容的理解中,你的认知体系会跟作者的表达方式有一次深度的碰撞,作者对某个概念的意思,对某这个概念的表达,跟你对它的理解和认知是否一样等等,这都是问题。
你得理解作者的意思,然后你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眼你自己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又有了一次碰撞和融合。这是I便签,从作者的知识到你自己的知识。
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我们一起来体验。就像我们开场提到的,如果你即将要参加面试或者某些联谊会,你发现自己不太会主动和陌生人搭讪,即便勇于主动开口了又担心说出“嗨,同学,请问这块砖头是你掉的么?”造成尴尬的印象。这时,有人推荐你可以阅读卡罗尔•弗莱明博士《刻意练习的精准话术》这本书,你要如何使用RIA便签法阅读呢?
首先,翻看目录找到关于解决你当下问题的章节,然后,看到某个可能发生的类似场景。好,停下来。这个小的自然段就当作我们的R。接下来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写出各自的“I”
我高兴地将两个朋友彼此做了引荐,结果却几乎成了可怕的噩梦,因为那个矮小、活泼而又外向的朋友打破了那种热情和尊重之间微妙的界限,她不经意地侵犯了那个个子较高、可能更加讲究的朋友的“身体”空间。“讲究”女士最终让那个“活泼”女士让开一点儿,她不喜欢对方的手在她面前比比划划的,而且距离她的面孔如此之近。“活泼”女土感到沮丧、困惑和受伤,而“讲究”女土却感到恼火,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能够看出这明显侵犯了个人空间。除了对她们分别进行安抚外,我别无选择。而且让我感到失望的是,这两个为人都很不错的人,彼此居然有这样不愉快的经历。即便是最优秀的人也会犯错误,从而经历一场社交尴尬。
你的I写好了吗?是否出现了“附会旧知”?好像写出来的我之前也知道。对比下我给出的【I】在商务场合中,主动与他人攀谈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圈,结识更多的人脉。可如果处理的不恰当不仅不会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反而会将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我们又深知首印效应起到的巨大影响,如何做才能在第一次接触时给他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呢?
首先:(面)面容;开口前面带微笑,看向对方鼻尖与眼睛之间的鼻梁位置;
接着:(位)站位;站立到可以刚刚好与对方握手的距离;
最后:(暄)寒暄。提问的内容不要涉及对方隐私,谈论天气等非敏感话题。
根据原文R片段,写出第二张A1便签,A1描述的是自己的相关经验。在这件事上我经历过哪些?听说过事些,见到过哪些相关的、类似的、差不多的情况越具体越好,把回忆到的经验写下来。
【A1】今年9月4号我参加混沌学院组织的赴日游学,由于大家来自全国,平日只是网友,所以见面后有的能想起是谁,有的可能一时无法对号入座。当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场,所以迟迟没有主动与他人打招呼。事后有朋友闲聊才得知,有的人误认为我是清高不愿意主动交流。
你的A1是否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呢?是否出现了“泛泛而谈”?如果你使用“经常”“总是”这类的频率副词,是无法针对一件事思考到它没有成功的关键细节。
最后做出A2规划自己的应用,规划的时候考虑目标,考虑行动,我具体要做什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做,可以解決什么问题这样你会发现A1指向我的过去,A2指向我的未来。这就是强制用工具化的方式来帮助你,来限制你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到那个知识或者作者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案例、作者的概念之上。你的A2会不会更像口号呢?我们开篇提到,如果没有行动上的改变,知识永远是书本上的文字,想有行动,你的计划就要是可执行的。
【A2】下个月19号我会去杭州参加一个促动师的年会,按照整理出I中的步骤我会这样做。
第一、准备好微笑。(礼仪式的微信是露出八颗牙)自然的看向对方鼻梁处;
第二、站到与对方刚刚可以握手的距离;
第三、开口主动提问。如果觉得总是讨论天气有些刻板和做作,我会提问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比如:第一种夸赞对方服饰类的提问(这个手提包好漂亮。你是在哪儿买的?真是太有眼光了!)第二种观察对方正在关注的(我看到您正看着楼层图,您是准备去哪个会场?)第三种询问对方看到什么(这次的年会您看到哪里有特点?)。
(关于如何提问,我会在12月15号的线下课程中讲解)
当一本书告一段落之后,把书中所有A2便签拿出来,贴你家墙上、你家冰箱上、你办公桌旁边。我们说把书当医生,这就是依方抓药和吃药的过程,就是原来的内容你忘记了,问题也不大了,关键是这张A2你得去践行。到了时间线之后,这个目标实现了没有,你得给自己个交代。这是你给自己开的药方。当你真正实现了A2便签的目标,你可以再把A2便签下来,贴回到原书当中,以后你有可能、有机会再看,这样是一个小小的循环。这种把书当医生的内化与应用知识的具体操作,我们管它叫便签学习法。
通过刚刚呈现给大家的I、A1、A2,大家可以再对比之前自己所写。其实,大家现在觉得有些难度是正常的,就像刚开始学车一样,我们对油离配合也是很抵触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就可以熟练的掌握这个技能。
虽然学习学习的能力不那么容易,但是一方面多了解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开拓你的思维,另一方面,RIA学习法可以为你的沟通力、影响力、目标计划而服务,因为只有掌握了如何有效学习,学习才能有效。这意味着你需要在正确的事情上用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