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有幸遇到
若不是细心观察
若不是亲自实践
我想我也不太会发现竟然真有这样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就是《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2016年6月,从王老师那里第一次耳听到《非暴力沟通》一书,并没有太大震撼,但也记住了名字。顾名思义,非暴力,沟通。那么,什么是暴力沟通呢?
2016年8月份,旅游归来,在汉街的文华书城看见了这本书,不假思索的买下之后便阅读起来,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细细想来,读这本书总共只用了两天不到,思考与琢磨花掉了十天时间,最后到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五个多月。因为你会发现,生活、工作、感情等等,沟通是无处不在的,从语言的发出到接收,再到理解,都是有偏差的,况且个人情绪因素或者肢体表达会影响听众的理解,同理,听众的状态也会偏导语言意思。约近半年时间,我也没有完全吃透这本书。但发现相比半年之前,我的说话方式与沟通能力是大有改关的。
2016年9月下旬,在一次公益活动上与林老师结识,林老师的个人魅力深深影响到我,直到10月上旬,与林老师深度交流我便提及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益处。纵然发现,沟通的方式是如此重要。
在我们中国,文化会因为地域原因而不同,固然文明的进步也不是同步的,必然有个先后。
依然还记得在第一次上学住宿,宿舍有一个女孩来自A城,离学校很近,讲着当地方言问了我一句:“唉,妹子,你从哪里来呀?”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我说:“老家在某某,现住在某某。”也并没有错,之后她说:“那么远,那你放假回哪里去呢?”,我说:“看情况吧。”,她说:“太远了回去干嘛。”其实我是明白她真实的意思是说远了旅途太疲惫,还不如就在学校里玩耍,可是她的语气却好像是说家那么远,有什么好回的。一下子整个人都不好了。当时我是用一种沉默的方式结束聊天的,内心却愤愤不平,第一是难过不能经常回家,第二是觉得这女孩怎么这样傲慢。
而如果当时我有接触到这本书,我应该要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坦然跟她说清楚内心的感受,并且可以邀请她去我们那边玩耍的。因为别人并不知道她的表达方式伤害了你,让你不舒适,她无法得知在说错之后你的真实感受,正确的方式就是先说明你是怎样想的,但不要附带个人评判标签,然后真诚发出友好邀请。
从好多次与团队小伙伴沟通的情况来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确帮助很大。所以大致总结了一下,无论是从两个人的关系还是一个团队的交流,沟通舒畅是非常重要并且不是那么好达到的。
后来林老师也读了这本书,也因此结缘了黄总,三人的读书会让我们达成一致的共识:把这本书传递下去。
2016年12月27日,受黄总邀请、林老师委托,我来到湖北省公共关系协会参加黄总的《非暴力沟通》的首场活动预热。以一个晚辈的身份与各位前辈交流沟通,并没有感觉压力与不适,令我兴奋的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终于得以解答。当场我毫无隐晦的问了一句:如果遇到有人爱面子时,我们该怎么明了表达内心感受而不让对方觉得没有台阶下?
读者也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不管是师长、长辈还是你的老总,亦或是你的公公婆婆,有时候很明显他们错了,或者他们的理念与时代发展矛盾,不可行时,你该怎样沟通达到共赢,最后完美收官?
也许,一句话,说出来很简单,但是沟通不到位,会让彼此形同陌路。
也许,一件事,目标非常明确,但是沟通繁琐不明朗,会结束长久合作。
也许,一段感情,相互欣赏,但是无法真确表达,会让你失去一个心爱的ta。
……
如今,一位美国人——马歇尔卢森堡发现了这么大一个秘密,并且形成一本书——《非暴力沟通》,不能说是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却可以帮助你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我们帮阿基米德找到了这个支点。(纯洁的微笑)
让你的语言美化你的整个人生,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