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晴
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白居易已经七十岁了,在卢子蒙府上看到他和元稹的和诗后写了一首诗感今伤昔:“微之,我们分别已经十年了,你坟头的白杨已经从小树苗长的有三丈多高了,今天在卢子蒙府上,我看到他和你当年的和诗,掩面而泣情难自禁。”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河南山清水秀的新郑东郭宅一个“世敦儒业”的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是为白居易字乐天。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正月长安的靖安坊也诞生了一位男婴,因排行第九,人称元九。大名元稹字微之。他那时真的还是太小了,不会知道“元九”未来会有一个人写在诗篇里透着亲昵和友爱。好好长大吧,你的才情会有一个人终身赞赏乃至念念不忘。
小时候的白居易读书很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元稹从小就机智过人,少年时代就才名远扬。
公元793年十五岁的元稹明经科及第。
公元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了第四名进士。
进士要难过明经及第,但也能看出元稹的才情真不是盖的。
公元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和32岁的白居易同时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二人命运般的相遇,开始了长达三十年之久生死不渝的友谊,也开创了诗章赠答的诗坛佳话,按对方所写之诗的韵来和诗,乃是“和韵”,据考就始于元稹和白居易。皮日休和陆龟蒙赠答也多,但论及诗情还是要推元白。
二人相交不久,在业余时间谈诗论文,越来越投契,再继续深聊,政治操守、为人处事竟然无一处不合,白居易写了《赠元稹》来表达二人的感情:
“三年了,我和你春日里骑马花荫下,冬日雪中举杯把雪赏,春风中睡到日三杆,秋夜里赏月到深夜,你的心地明净,又如古井的水面,道德操守又好像秋后的竹竿,既直又坚硬,七年官宦生涯在长安,我的知心朋友唯有你微之了。我们这么合得来是因为一同登科?还是说同署当官?都不是,是我们心心相印,没有不同的。”用白居易的话讲自己和元稹:“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他二人用一辈子解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如胶似漆。
公元805年,德宗驾崩,朝堂震荡,白居易写了《折剑头》、《感鹤》《赠杨秘书巨源》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元稹都分别和诗。
白居易曾在一首七律里写道:每被老元偷格律,就是说元稹不仅和韵,而且每韵都和白居易赠他的诗用同一个字,这也大大增加了难度,白居易自己也叹为观止。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元稹第一次告别白居易到四川审案,十几天后,白居易和他弟弟白行简、李建(字杓直,排行十一),三人到长安南郊曲江池畔的慈恩寺游玩,当晚李十一在家中招待, 正喝得酒酣耳热,白居易忽然放了杯说:“微之应该到梁州了。”遂提笔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天是三月二十一日,十几天之后,从梁州来了一封元稹写给白居易的信,信中有一首七绝,并附有小序:“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使已传呼报晓矣。”
使东川·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做梦梦到自己和白居易、李十一起游慈恩寺那天正是三月二十一日,也是那天他写下了这首七绝。是不是惊了?这是怎样一种深厚的友情啊,我看古今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都要为之逊色了。
元稹在赴东川的路途中,写了三十二首诗,其中只有一首写对妻子韦丛的思念《望驿台》
白居易很快用第三人称也写了一首《望驿台》,说家里的韦丛思念着外出的元稹,外出的元稹也思念着家里的韦丛。话里话外没自己什么事似的,就是想问老白你闹样呢?
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元稹元稹途经华阴敷水驿,被宦官刘士元用马鞭打破了脸,皇帝不仅不惩办刘士元,反而把元稹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消息传来,白居易三次上书,可是无人理睬,正是:司马衔冤已十年。
两人在长安街上相伴东行依依惜别,白居易带给元稹自己新写的二十首诗,几天之后,白居易收到来长安的使者带回的元稹的一首五言诗。
白居易当即写了一首无言长诗做回信,其中有几句: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
君言苦相忆,无人可寄书。
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
言是商州使,送君书一封。
枕上忽惊起,颠倒著衣裳。
元稹到江陵后,又把自己陆续写得十七首无言长诗寄给了白居易。白居易读后和答了十首。
之后几年两人一直有和诗问世,据后人统计多达315首。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元稹在病中闻听白居易被贬江州,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而白居易在去江州的船上聊以解忧的是读元稹的诗,读到兴起心潮澎湃,以至于通宵不眠,灯灭了,眼也疼了,白居易在黑暗中静坐,听着风吹浪打,思绪跌宕起伏。
元稹接到这首《舟中读元九诗》后唏嘘感慨一夜未眠,也做诗和答。
白居易到江州后,二人相隔数千里,诗歌往还,元稹寄来的几百首诗,他挑选出一百首抄写于屏风上,日日得以吟诵。
与此同时,元稹也在阆中的开元寺墙壁上写下白居易的诗,元稹说: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白居易收到后也回信: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唐穆宗长庆三年冬,白居易先赠元稹长句: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元稹回长安时与在洛阳的白居易欢聚了几日,临别时,元稹恋恋不舍,写下了两首七绝做别,其中一句:知得后回相见无,竟一语成谶,一年后突然去世,二人再没见面的机会了。白居易接到噩耗,悲痛不已,
今在岂有相逢日,未死应无暂忘时。
从此三篇收泪后,终身无复更吟诗。
元稹去世九年后,白居易写下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老年的白居易在他的《修香山寺记》写到:
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
念念不忘的是你微之,如果真有来生,也只能是你,除了你,我和谁都不合适。
从此世上再没有人和他在一起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秋月夜深看。诗酒风流的两个人,只盼在来生一起唱诗作和纵情山水。
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无逾二公者。——《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