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2---压岁钱(转)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话题回到书中,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第二章的第一小节: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很多人把写作看的很神秘,觉得那是职业作家们做的事情,离自己太遥远。还有人可能会说:我一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二没有科班的出身,每次一提起笔,就感觉脑子里一团浆糊,根本写不出一个字来。
其实,文字和语言一样,都是我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只不过语言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表达方式,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运用、锻炼,而疏于了文字的表达,对于这种表达方式还不太习惯。
作为社会性群居动物,人类彼此间的沟通交流、相互认可必不可少。而作为孤独的个体,诉说是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需求。
如果你觉得难以下笔,不妨设想一下你在面对着一个同样渴求交流的陌生人,将你打破沉默的语言化作文字,你的写作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了。
当然,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你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留给自己足够的耐心。
写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敏锐的观察、深刻的思考、持续的输出、优质的输入……经过时间的蕴藏发酵,才能酿成让人熏然的佳酿。
前几天,听了一位从互联网写作平台闯出一条路的作者的分享,启发颇多。
坚持日更三年,三年200多万字,被称为日更女神。从开始的绞尽脑汁到后来的随时随地都能按需求写出文字,从无人知晓到机会纷纷自动找上门来,她整整沉淀、积累了三年。
在她写作的这段时光中,曾遇到很多非常有天赋的人,可最终,绝大多数人都默默消失了。反而一些天赋很普通,但是有着超强的行动力和坚定信念的人,虽然起点低、进步慢,最后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微商圈里有一句流行的话:没做到三个月以上,别说自己做过微商。那么借用这位作者的话来说:没坚持写到一年、甚至三年以上,就别想着能写出名堂。
每个人都有天赋,区别只在于:有的人轻易察觉了自己的天赋却没有珍惜,有的人却需要在长久的坚持与挖掘中,激发出自己的天赋。
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这种潜质,同样需要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坚持去触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