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做了那么多,却依然得不到爱?

人生本来就没有相欠。

别人对你付出,是因为别人欢喜;你对别人付出,是因为自己甘愿。

总是一边付出,又一边抱怨

我一个朋友,爸爸经常外出打工,妈妈是一位非常勤劳的农村女性,独自在家抚养孩子伺候老人。虽然爸爸不在家,但妈妈一个人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老人也照顾得特别用心。

按理说,被妈妈独自带大的她,与妈妈的关系肯定很亲近。但是她说从小就希望自己赶紧长大,离妈妈越远越好。

原因是,妈妈虽然付出很多,但每天都充满怨气和指责:

“老的小的都不操心,屋里屋外都是我在做。”

“我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们几个。”

“你一定要记着我的好,等你大了,一定要好好报答我。”

谈起妈妈,朋友无奈的说:她确实是辛苦的,所以我也不好忤逆她,只能憋着。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人类似于朋友妈妈这样的人?

他们总是一边付出,又一边抱怨。

和他们呆在一起时,会很有压力,就算他们对你再好,你也想远离他们。

为什么有的人,给予出来的好,既伤人又伤己?

就如我朋友的妈妈,她的确为家里操劳了大半辈子,事事为孩子考虑,但孩子依然想逃离。

因为她所有的“好“背后,都充满了抱怨和指责,她虽然付出了,但是身边人却是不接受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一味的付出伤害了自己,同时,过多的抱怨也伤害了关系。

因为他们的好,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付出感。

所谓付出感,就是一种道德绑架,比如:

上次你做头发4个小时,我都一直陪着你,你就不能帮我搬个家吗?

每次聚会都是我买单,我现在手头缺点钱,你就不能先借点给我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得到的好,是别人带着付出感给自己的,你会觉得累,会不想要。

因为对方的付出感,会让你产生亏欠感。

这时候,虽然知道对方对自己好,但却不能从中感觉到爱。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能够变得简单且快乐

有个朋友刚毕业时,由于是职场小白,没少挨领导的骂,也经常受同事的白眼。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对她,她都虚心向前辈请教,努力地默默做自己的工作。

时隔几年过去了,她的谈判技术,业务能力都提升了,慢慢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业绩也越来越好,如今也晋升为部门经理了。

她说,刚开始难的时候,我内心的支撑就是,无论怎样,我都要做下去,因为我愿意。

如果没有当初心甘情愿的学习和心甘情愿的去改变,就没有如今的破茧成蝶了。

这就是朋友对工作心甘情愿的爱。对待关系里的人,也是同理。

心甘情愿的爱指的是,我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给予,对外不是充满怨气的付出,所以内心就没有抱怨指责和期待回报。这种爱,既能滋养自己,也能滋养关系。

比如,我陪你做4个小时的头发,只是不想让你孤单;

我聚会买单,只是享受和你相处的时光,想和你分享我最近的生活日常,也想听听你最近的状况。

如此,我们身边的事就会变得简单,人也会变得快乐。

总结

青年作家刘同说过,很多事情,只要能做到心甘情愿,一切就理所当然。

所以,少点抱怨和指责,用我们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