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怒怼陈春花已经过去快一年半了。她本人还是很活跃,我也曾惊奇地发现某本核心期刊的编委会还是学术委员会名单上仍然有她。我有一种预感,她的人生是被精心安排的,从她的简历可以看出来。她在学术界是实践经验最丰富的,她在培训界是学术水平和资源最多的。
(1)为什么很多人说她水平高?网上有些听过她培训课程的人说她很有水平,我看到这种评论或新闻的时候,的确是一脸懵逼的。她一年至少出一本专著,这不是人干的事,何况她还有那么多头衔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如果她是一个很低调务实的大学教授,除了上课就是写作,那这个产量可以认同。但她不是。所以你就可以想象这些著作的水平有多高,或者根本就不是出自她的手(我前面说过,她是被精心安排的)。说得不客气点,我觉得她不会讲“人话”,本来一个很简单的意思,她要用一大段话去绕,并且还往里面添加几个时髦的或是高大上的概念,让你似懂非懂、油然起敬(被概念吓到了,再加上她是北大教授、博导)。她在回复华为时说“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从科研党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中的“学术”二字就是多余的,没有必要强调学术二字,而且这两个字放进去后,这句话读起来就不够流畅,去掉学术二字,这句话读起来就畅快很多。
那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人说她水平高?(下面的话可能会得罪一些朋友)
一是存在信息不对称。大部分人工作很忙,很难有读书的时间,加上陈春花头上的帽子很吓人。所以,不客气地说,很多人是没有能力鉴别她的真实水平的。
二是虚荣心作怪。一般而言,一个教授博导来一场严肃的学术报告,一般人看不懂听不懂,也甚是枯燥乏味。但是,你想想看,北大的教授博导院长做的报告,我听懂了,我是不是很聪明?如果有人说陈春花的水平很低,那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是笨蛋的二次方。这就有点像,我喜欢曼联,它踢得再烂我也喜欢它(其实内心很煎熬了已经),别人批评曼联,我就要怼他,因为批评曼联就是在批评我的眼光;有点像,我千挑万选买了一只股票,别人说这只股很烂,我也要回怼他,因为我不能承认我眼光差,即使这只股跌了,我也要继续持有。
(2)为什么学术界集体闭嘴?陈春花这个事情,不管怎么样对管理学圈子都是一个不小的讽刺和打击,而且她以前是很多学术期刊的座上宾。但是,学术圈居然没有一个大咖站出来发表意见。这有点匪夷所思。管理学应该是很贴近现实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