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生日源于南北朝时的南齐,到了唐宋时期盛行。南北朝以前无庆贺生日的习俗,正如历史学家顾炎武考证说:“生日之礼,古人所无。”
去年4月上旬,上海一位家长罗先生花1万多元在生日派对餐厅包场,为八岁的儿子举办生日宴会,他说,每年给儿子办一次生日宴会已成为惯例。在我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的家长,他们为了庆贺孩子的生日举办的各种活动隆重,堪称“高大上”。
我对此事持反对意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也就一到两个孩子,父母给孩子过一个记得住的生日无可厚非。问题是这种举办形式过于奢侈而隆重,对于孩子自己也好,对于其他被邀请的同学也罢,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我们中国人生活历来提倡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即使在21世纪或以后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里这一优良传统也永不过时。一个生日宴会,家长就花去1万多元,那么以后孩子考上大学,结婚生子要花多少呢?这种高大上的举办活动实在是为了炫富和摆阔,不值得提倡。
2.这种高大上的生日宴会活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百弊而无一利。花巨额资金为孩子办生日宴会给孩子的启示是什么?无意中让孩子无形中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这个世界有钱便是王道,有了钱就可以拥有一切。孩子从小就过于功利和庸俗,金钱至上的观点使孩子不懂挣钱的不易,更不会尊重收入比自己低的其他人,助长了孩子高傲、懒惰、自私、盲目攀比、过于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之风,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为不利。
3.孩子生日最该受到庆贺的人不是孩子,而是妈妈,许多家长把他们颠倒了。十月怀胎,妈妈们战战兢兢,百般呵护腹中胎儿,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能吃,严格自制、自律不说,而且有些妈妈为了生宝宝丢掉工作,一心为娃。一朝分娩,各种不适与痛苦难以言表,以至养娃几十几年,含辛茹苦,忍受了无数个难熬岁月。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妈妈吃尽人间苦,尝尽人间难。所以孩子的生日是妈妈的受难日,妈妈更应该被祝贺、被感恩、被铭记!妈妈应该是生日晚会的主角!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希望家长让孩子明白:在过生日的时候,能够记得母亲分娩的痛苦,体会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和不易,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和亲情,体会家庭的幸福和快乐,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们理应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谢父母生他养他,带他来到这个世界。
4.学生本来就是不挣一分钱的消费者,搞一次隆重的生日宴会显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昨天读到了一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关于过生日的文章,我同意作者的所有观点,包括他对学生过生日弊大于利的深刻分析与剖析,反对学生举办生日宴会,并杜绝送生日礼物、贺卡等行为,而且提出了几种有意义的庆贺生日的方式,我认为这些方式新颖别致、切实可行,且成本低、代价小,充满了趣味性和教育意义,值得每个家长借鉴和学习。
1.召开家庭故事会:父母可以讲自己过生日的故事,上一代人过生日的故事,孩子可以讲世界上一些名人、伟人、科学家等过生日的故事。
2.孩子为自己的生日写篇作文,父母也可以为孩子的生日,合写或分别写一篇文章,全家都读自己的文章,并把每年的文章收集起来,装订成册,由孩子保存。孩子继续积累今后的生日作文,今年读今年的文章,又去欣赏去年、前年、十几年前的文章,这样的生日庆贺方式会使一家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3.让孩子组织一次家庭智力竞赛,或家庭猜谜晚会。(让孩子组织,而不是让家长代替。)
4.引导孩子给父母分别做一件事,使父母都感到快乐,引导孩子学会体贴父母,养成把给别人带来快乐当成自己快乐的良好品质。
5.可以由孩子设计一次家庭庆贺生日的仪式。
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1.全家人一起旅游,带上爷爷奶奶更好。具体时间可以定在节假日或寒暑假,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如果孩子的生日正好在上学的日子,那么家长可以灵活变通一下,可以把旅游的日子推后几天,也可以提前几天。
2.把过生日的钱交给孩子,存入他个人的银行账户,以后用于他上大学的费用。
3.用过生日的钱为孩子或父母买一份商业保险。
4.可以做点公益活动:去敬老院、孤儿院,为那里的老人、小孩过一个隆重的生日。
5.孩子用自己积攒的钱为妈妈买一个礼物。
但愿以后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引导下,过上一个低调方便、节俭愉快、简约充实、丰富多彩,更富有意义的生日。 End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49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每天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