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骂绿茶、黑女神 可是弹幕里好多人表示想成为“她”
第一毁三观的,要数本剧的女主角纱绘子了。她就是一个外表清纯可爱、让男生看见就忍不住心动、忍不住想去保护、心中永远难忘的初恋标配型女孩。高中时代她就有无数追求者,交往过很多帅气的男朋友。在合适的年龄她选择嫁给了一位有钱、有身份、有人脉、有事业的老公,在家里过着贵妇的生活。这在一些人眼里,就是一个人生赢家好吗?
这样的女孩,当然也让剧中的男主角沦陷了。男主是从高中时代就对女孩一见钟情的人。因为女孩爱吃巧克力,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巧克力制作师。可是情人节的前一天他向女孩表白,却遭到了拒绝。于是,他伤心欲绝,下定决心要到巴黎学做巧克力,学成归来后再去赢得女孩的心。看到这里,感觉超励志的,有木有?
可是这位“人人都想给他寄刀片”的编剧,可不会这么容易让观众得逞,偏要不按照泥萌的猜测去写。男主六年学成归来,再次见到女主的时候,她说自己要结婚了,并且拜托男主给自己准备婚宴上的巧克力。男主才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他答应了,而且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是为了做出一款让女主吃了忘不掉的巧克力。
剧中有很多让人搞不懂的逻辑,不过我觉得最核心的主题却是坚挺的,那就是男主“立志做出让女主吃了心动的巧克力”的志向。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这都是支撑他走下去的精神鸦片。
于是在这个精神鸦片的催化下,男主始终摆脱不了女主对他的欲擒故纵。女主主动约会他,他明知不能和有夫之妇单独见面,还是欣然前往。女主跟老公吵架,他明知收留她不对,还主动让女主住在自己的巧克力店,而且还跟女主同居过日子。一见到女主,他马上就切换到痴情模式,一想到女主吃巧克力的样子,他的心里就有无数个灵感诞生。
女主打扮得娇滴滴来见他,一个魅惑的眼神,一句撒娇卖萌,一个可怜楚楚的哭相,就让他不知所措,乖乖就范。弹幕上好多人站对表示,这等撩汉技能无人能敌啊。
更可怕的是这个女主,俘获的不光是男主一个人,竟然可以轻松化解男主朋友和家人的敌意,用善解人意、说话技巧、卖萌技能网络一批后宫团啊。当暗恋男主的姐姐遇到情感问题向她请教的时候,她的一番话简直改变了姐姐的人生观。
讲真,如果女主要自己办一个恋爱学堂,教人如何学会谈恋爱,绝对会场场爆满,人气爆棚的。当人人都在骂女主绿茶、做作的时候,似乎也需要想一想为什么这样的人会在交往中成为红人,几乎每个与她接触的人,无论开始多讨厌她,最后都变成她的朋友。
一秒钟鉴定:男主到底是痴情种还是渣男?
如果说一个人是痴情种,想必很多人会喜欢上他;如果说一个人是渣男,肯定有很多人会追打。可是有些人身上就是把这两种特质融在一起,比如男主。
说男主是痴情种,一点都不夸张。他喜欢了女主十年,为了她,当起了巧克力制作师,除了她,从没爱上过任何人。说他是渣男,也一点不夸张。他分明和女二号天天睡在一起,从床伴发展到情侣,却依然逃不过女主的诱惑,还过起了同居生活,完全把女二号忘在脑后。别人都能看出女主只是在利用他,可是他不顾任何人反对,选择跟女主在一起。当然最后他的结局是喜欢他的人都甩了他。
这个人设简直是把一个具有渣男特质的痴情种描述得让人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更可怕的一点是他身上还有一种艺术气质,正是因为有这种气质,和飘忽不定的特性让他制作出来的巧克力都像一件件艺术品。为什么艺术家在别人眼里都是在感情上不靠谱的人,是不是从他身上能看出点儿什么呢?
大龄未婚女青年真的不适合喝太多鸡汤
为啥现在很多情感类公众号那么受欢迎?据说有一部分受众是缺乏恋爱经验的女青年看的(也有可能是男青年)。没办法,我们从小到大,从家庭到学校,对一个人爱的教育实在太匮乏,导致很多人身体长大了,心智却不够成熟。
大龄未婚青年,因为缺乏感情经验,又不好意思跟身边的人交流,于是只能看看书学一些皮毛。比如什么《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什么《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什么《单身是最好的成长期》,一抓一大把,标题看起来特别有道理,事实上却没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剧中暗恋男主的姐姐,就是一个典型。她对男主也算是一见钟情,因为在巧克力店工作,也是跟他朝夕相处的好同事,这种关系甚至胜似家人。这种得天独厚的交往条件,她却从来不去主动争取。
因为她是一个虽然快人快语,但是相当被动的人,喜欢一个人只是默默喜欢,从来不去表白,也不做任何事情,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因为在她的意识里,必须要有男生来主动约,她才会做出进一步行动,比如对方迈出一步,她才有可能动起来,不然感觉自己没自尊。还有,她认为一个女生爱打扮、爱撒娇,就是没有内涵的人。认为像自己这种力求上进、一心一意喜欢一个人的人,才是好姑娘。估计这种想法让一大批人中枪了吧。
她学的这些道理有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的关系,有一部分则是来自情感类文章的指导。一个没多少经验的人,往往会过于相信书本上写下的文字。可是因为缺少实践的验证,她永远不会指导这些观点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这就悲剧了嘛。如果按照文章里的思路来谈恋爱,那不是注孤生嘛。
ps:毁一毁三观,是不是有助于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