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整理家里的书,翻到张展晖教练的《掌控》突然想起他来樊登读书做客的那一期,我看到的不是“掌控”而是“沟通”。
你一定很好奇,这脑洞是如何打开的?
张老师是一个沟通高手,他到樊登老师家想指导樊老师跑步,樊老师说,这事你别跟我说,跑不了。
张老师拿出了一张表,给樊老师讲糖脂转换点,讲完樊老师就上道了。
樊老师读过那么多的书学识渊博,但很显然“糖脂转换点”对他来说是“盲点”…
所以,这个小故事让我觉得张老师不仅会教人跑步,更是在“掌控沟通”。
大家觉得沟通重要吗?
有多重要呢?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长达75年的针对成人发展的研究,受访者分别来自于哈佛大学大二在读的学生,以及波士顿贫民区的男孩。
经过漫长的社会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好的关系,能够使我们保持健康和快乐。
这些关系包括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好的关系也一定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之上。
于是,我又一次翻开了《非暴力沟通》。
书上说,如果你是积极的、善良的,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幸福。
那么和积极善良相对的就是人性本恶,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很善于沟通,其实只要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陷入暴力。
二月底三月初刚复工那会儿,我和老吴带着两个孩子在家,小区处于半封闭状态,我会每天到小区门口取一次菜并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他在家使用网络办公,每天有8-12个小时处于视频学习和打电话的状态,刚开始我们都各司其职相互理解,后来因为他让我帮他注册一个网站我没有第一时间回应,还说了一句“是你在麻烦我!”,于是我们一起引发了家庭大战。
发现没有,很多你觉得自己深谙的大道理,往往做的并不好,非暴力沟通是人类智慧之光,值得我们的反复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去运用。
日常交流演变成暴力行为有四个原因: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你会不经意间给同事贴上“懒惰”的标签,
你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夸别人家的小孩成绩好,
你常常抱怨家里的家务多得做不完,
你希望孩子期末试能得100分,
这些都是暴力的体现。
其实,我们身边的暴力行为无处不在,更为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交流层面,更不是谈话技巧,而是你对人的本性怎么看。
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当你认为人性本善,就会选择温柔以待。
做到非暴力沟通必须要改变自己,书中提到的四个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练习以这样的逻辑进行沟通,生活一定会更加和谐,因为这种特定的思维方式里藏着你对善意的信仰。
未来我们与人沟通,也要善于观察多谈感受,不贴标签不任意比较,懂得承担责任,别为难别人。
读书真的会让人变得谦卑和善良,非暴力沟通是需要践行的书,你会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知易行难”,但也会更加坚定地去实践,因为无论生活的真相如何,我们一直愿意去拥抱并热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