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被人问起,关于对另一半的期待和标准时,我总是无言以对。对于这个话题,在不同的年岁,内心的声音差异很大。
01
之前总是想找一个像仙女一样的对象,各方面都好都完美,似乎那样的人生才是完美。
因此在普通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你总会去用挑剔的眼光对待,要么长相不太好,要么身高不够,要么不温柔…….凡此种种,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或者是好的还在后面。
就像那个最著名古希腊的关于爱情探讨,苏格拉底师徒的经典对话: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途中可以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株。
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还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了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株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叫错过!
然后,苏老师又给学生一次机会,让他再去摘一次,一定可以摘到,但必须走完全场才能回来。这次柏拉图聪明了,跑到地里,一开始就看到了一株大的麦穗。摘到手之后,继续前进,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但是只能摘一次。最后,柏拉图又是一脸的失落而归。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叫后悔!
这似乎道出了选择对象的真谛和心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挑选和对比中。得到了又觉得不是最好的,不敢选择的最终就是错过的下场。似乎是一个走不出的迷宫。
02
慢慢地被岁月打磨过后,似乎越来越现实,你的身边一对对新人最终湮没在现实的世界里,似乎有无数个声音,告诉你。妥协,将就,才是这个世界温柔以待的良方。
最近也抖抖索索,整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和思绪,对于成家,对于另一半,是时候去思考思考规划规划了。
古语曰,三十而立。成家立业……
朝着奔三的路上走去,似乎很快就要到达30的终点。而成家与立业,似乎越来越现实,毫无头绪。
虽然,平时爸妈一唠叨就堵他们的嘴,让他们不要着急,不要管。其实,从我们的内心来讲,我们怎么可能不着急呢?谁不希望自己能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另一半儿呢?
当然很想,非常想。甚至时刻都在想着有那么一天的到来。
那么,问题是什么样的遇见,才是完美的呢?
这个问题,苦苦追寻不得解答,最近跑步的过程中,突然有了一些领悟。
03
思来想去,最终总结出来大多数人的择偶标准:始于皮相,合于阅识,终于灵魂。
是的,我们认识一个人绝大多数都是从皮相开始。一副好的皮囊,的确能够引起别人的好感度。
那些把“外表不重要,看重内在”挂在嘴边的人,说不定更加看重外貌。
在我看来,18岁以上的成年人,如果都不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模有样的,那又怎么说服我你能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呢?
其实,不光是男生看女孩,看重身材和长相。很多研究表明,女士在挑选自己的另一半儿时,更加看重一个男人的外表和着装。来判断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潜力的人。
因此,我们大多时候看上一个人,有点心动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皮相所引导和决定。
这里面还有一点原因和我们的遗传有关。我们的祖先都是从原始森林里生存下来的,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因此,好的外表和皮相,也是给人一种安全感和高质量遗传基因的感觉。
再说,如果真的在一起,朝夕相伴要过几十年呢?你又怎么会马马虎虎将就呢?
04
皮相让我们有冲动去认识,去了解对方。但这并不是能够成为一对儿的最终原因,只是一个开始。
认识之后,相互的交流,在日常中的接触,慢慢地对对方的为人处世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这才是真正探索对方内心世界的开始。
合于阅识。只有在日常琐碎之间,才能感受出一个人的品味、价值观、文化、素养、理念等内涵。
你所经历过的原生家庭、父母对你的影响、看待这个世间的方式、你读过的书籍、行走过的路、交过的朋友等等一切,综合起来决定了你的见识合阅历。
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才有可能去思考的更加深入。对问题的本质剖析就会更加全面。
如果两个人对待世间的看法和目标大相径庭。就很难有很好的结果。所谓夫妻齐心,其力断金。就是说得这个道理。
三观一致,就会有很多默契产生。能够相互理解和忍让。也能将对方的脾性和理念摸得一清二楚。
钱钟书先生对爱妻说:“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我没想过别人。”
所以能够做到三观一致,性格互补。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
05
最后,除了要能够外表相互吸引,性格互补之外。就是更深层次的灵魂上的共鸣了。这一点,在我看来至关重要。
如果都只是为了过日子,一旦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就会沉浸在琐碎之中无法自拔。那可能在茶米油盐里,很快就消磨两个人之间的那点激情。最终从爱情关系变为亲情关系。
为了不被沦为简单的亲人关系,靠责任来绑架对方。相互之间建立的共同愿景和希冀就非常有必要了。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里,我最向往的是卫鞅与白雪那样的,有共同抱负和愿景的人在一起。相互了解彼此的内心,这样的爱情,生长于世俗又超越世俗。
因此,终于灵魂。最终成为灵魂上和精神上的伴侣,才是久处之道。
这方面可能需要在彼此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共同经历很多的事情之后,才会获得的结果。
写在最后:
对于前面提到的古希腊的这个爱情故事版本有很多。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
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弟子刚刚走了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的是;
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
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这个是我看到过最好的版本。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哪怕是爱情,也是需要经营。不能只靠感性的、粗暴的对待。
需要我们用思想和头脑去经营好它,不断地浇灌,才能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