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现在社会,街头的游街走巷小商小贩少了很多。过去肩挑小贩还有推着小车在市场卖菜卖水果的,一般都是从乡下来的小商贩。
古时候的市场与现在的不一样,过去称赶集,在每个月有固定的日子,大家聚集到街市的一个地方,换个日子有聚集到另外一个地方,把乡下自产的东西。都等到赶集那天拿去卖,从乡下把东西肩挑手提的拿到市集,很不易地去换一点辛苦钱。
那些小贩,也没什么本钱,从一个地方把东西买过来,再去另一个地方卖出去,赚取一点点薄利。
曾经在一次传统文化论坛上,听一位老师讲过亲身经历:她为了贴补家用,每天骑车来回一百里,批发一点青菜,再去卖,每斤菜仅仅赚取一分钱,但她心里很强大,家里大孩子被烧伤,没钱医治,伤口烂得流浓长蛆,老公对生活失去信心,多次要自杀。
但这位坚强的妈妈,在外辛苦一天,赚不了几毛钱,回来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一个烧伤的孩子伤口还流浓流血,还要安慰自己老想轻生的老公。
即便这样,她还去接济比他们家更艰难的人家,过去的人,虽然贫穷,但心地都是那么善良。
所以,我们可能经济条件比他们稍微好那么一点,赚钱也比他们稍微容易一点的,向肩挑小贩买东西时,就不要去跟他们讨价还价了。
他们每天走街串巷或者摆地摊的,一天赚不了几个钱,可能就是一家人的全部经济来源,如果还要去跟他们讨价还价,就显得我们心不仁厚了。
我们要多一些仁爱之心,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我们的举手之劳,可能会给那些尚在贫穷中边缘挣扎的人带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也会给他们带去一缕温情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