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凭借努力,只因一把伞全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
早上八点,当我们开始陆陆续续上班的时候,一位77岁的老人,已经工作了四个小时了。他就是王斌章,天堂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工作,晚上十一点睡觉,一直一来是这个耄耋老人生活习惯。默默无闻的他,没有什么绯闻,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全年销售额达到了三个亿,凭借的就是他的勤奋。
王斌章看起来默默无闻,但是是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7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刚刚退休的他,并没有准备颐养天年。反而准备再干一番。在他退休前,是一家制造伞的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在工作岗位上,他非常敬业,制造出来的伞,精密度,质量,在国内都是一流的,甚至有一些著名的工厂来参观他的技术。退休前,他在工厂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被机器伤到了,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后来经过抢救,捡回来一条命。后来他退休后,利用自己的经验,在杭州开了一家小作坊,但是他的资金仅仅只有两千块,但是当时谁又会知道,就这一个花甲老人,凭借两千块能坐上中国伞业的龙头老大呢?的确,当时很多人对他都不看好,杭州是伞业的聚集地,除了他,还有好几家公司,比如说西湖伞,杭州伞等等,占据了几乎中国的伞业市场。但是,他知道,自己能成功,这的确是一种勇气和担当。
由于自己在工厂做伞的时候,自己就是对于技术是个很较真的人,对于技术方面,他信奉自己要做就做好。在80年代中期,中国的伞价平均在一元到两元左右,但是他的伞刚一卖,就卖到了七元!第一天他做了二十把,去摆摊去了,由于结实耐用,很快就一抢而空。
一把看似普普通通的伞,第一眼看上去,跟别人的伞没什么差别,但是对于伞面,伞骨上面,按钮上面,用料很讲究。刚开始做的时候,基本上全是人工制作,但是对于自己伞来说,他宁缺毋滥,每一把都做得到最好。凭借这样的理念,这一下子让他有了很快的发展。在公司建立了没多久,有着在制造伞厂工作很久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人脉,这也为他把企业做大,打下了基础。
他找到自己的老朋友,筹资为自己建立一家现代化工厂,刚开始,他的理念就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伞的工艺接轨,开始采购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然后自己也开发一些技术,对一些技术做一些改进,做到精益求精,对于每一个能让消费者感到用着开心的细节,他都要做到。由于质量过关,做工人性化,一把伞能用好长时间,这让他一下子就开拓了市场。 如果你不想打工,如果你遇到了挫折瓶颈,如果你不想用自己的青春成就他人的梦想,我愿意帮助你改变你的人生命运,了解创业加微信:15154952123
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天堂伞才刚刚有点苗头,准备继续发展的时候。市场上开始出来很多仿冒产品,并且有的挂的是天堂伞的名号,这对于他来说,自己的品牌要被砸到了这些人手中。虽然他很生气,但是还是积极想办法应对,他发现,当时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品牌和技术都申请了技术保护,可是他对于这一块并没有看重,于是赶紧申请专利,把自己的技术保护起来,慢慢的有了一些效果。但是他感觉到,一些小厂商,对于自己的伞的外观可以模仿,但是对于用料,做工却没有办法模仿,于是他就继续改进自己的工艺,对自己的伞进行更新换代,慢慢的,很多人都开始购买那些工艺上比较好的伞了,一些假冒产品也慢慢消失了,这场危机也慢慢的化解了。
天堂伞,一直没有满足于古老的伞一样,只是为了防雨。说起它的创新,可以说引导了中国伞业。他看到,在都市的人,在下雨天,拿着一把很大的伞出去,坐车,工作等等,很不方便,他就想,为什么不把伞做的小一点呢?这样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吗?但是伞做的小了,防雨效果又达不到,于是他苦心研究,终于研究出来一种能够折叠的伞,也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折叠伞。一开卖,就得到了大家的青睐,销量出奇的高。
后来,随着人们对氟利昂等的应用,臭氧层被破坏,很多紫外线进入了地球,人们的生活条件慢慢的提高,开始对于这一块很重视。这让他发现了新的商机。于是开始对防止紫外线的伞进行了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终于研发出来一种能够防止紫外线的伞。并且经过了国家的检测,的确能够有效的防止紫外线。并且申请了专利,在CCTV上做了广告,花了大概500万,但是收益也是巨大的,第一年就提高了四千万元。天堂伞有着完美的售后服务,因为对于质量问题,他是很看重的,每个伞来维修,都是不收费的,并且给维修人一部分邮费补贴。如果是质量问题,他会一步步查下去,追究责任。这样严格的方式,让他的伞后来维修率越来越少,质量方面赢得了消费者的好评。
作为中国伞业的龙头老大,他并没有因此失去了工作的动力,这就有了开头时,他工作十四个小时,要知道他已经七十七岁了,依旧奋斗在工作岗位,乐此不疲。这样的企业,有着这样的老板,没有不做大的理由。
现在的天堂伞集团,有着留个子公司,分别给了自己的六个儿女管理。他的六个儿女也继承了他的商业天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不仅把工厂打理的井井有条,并且没有发生过财产纠纷,每个人能得到多少股份,都是老爷子一个人说了算,一个董事长,六个儿女分别是董事,这样和谐的场面,的确让很多企业家羡慕。一个老人,在花甲之年创业,凭借对伞业的执着追求,靠着对于质量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他引导了中国伞业的发展,中国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企业家,才能让我们更快的走向富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