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时候,对旅行充满无限憧憬和渴望。那时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想去看名山大川,去走古村小道 ,去感受异域风情。对每一个远方都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渴望,仿佛那里总有一个秘密等着我去探索去发现。那时的终极理想永远都是环游世界。坐40多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也可以变成一种乐趣,一只挂在树上的柿子都可以让我欢呼雀跃。看到曾经课本上出现过的历史地名,更是兴奋异常,好像发现了新大陆。那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场旅行解决不了,如果不行,就来两场。
25岁的时候,开始明白旅行的目的地不重要,心情才重要。旅行,是精神的体验,还是肉体的奔波,取决于心情。有一次,怀着“不开心就去旅行散心”的想法,买了一张去旅行的机票。但是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我就后悔了。我不想走,远方没有我想见的人,没有我想做的事情。我宁愿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和自己的心待在一起感受痛苦,也不愿意心在一个城市,身体却跑去另外一个城市。整个旅行索然无味,我沉浸在悲伤的阴翳里,置身于这些旖丽的风景,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局外人,无法和这些风景产生任何的共鸣,眼睛看到的,都只是钢筋水泥的摆设,无聊和乏味。
30岁的时候,开始明白风景不重要,身边看风景的人才重要。一对充满抱怨和愤怒的情侣,在家的时候,憎恨繁忙的工作,诅骂堵车,厌恶杂乱无章的房子,为谁洗碗而争吵。到了阳光、沙滩、海浪的度假胜地,因先去哪个景点、玩哪个项目、吃哪家餐厅而起纷争,再美丽的建筑、再宜人的风景,再富丽堂皇的酒店顿时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旅行中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的,永远不是绚丽的外在,而是心理上的。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意义》里写到,“无论是赏心悦目的事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注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愿身边陪着看风景的人也是你眼中的风景。
生活从来都不在远方,只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