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有多少异性赞扬,就有多少同性攻击

民国的才女中,林徽因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林徽因这个女人太过完美,生得漂亮,又留过洋,精通建筑,又擅文学,男性们仰慕,女性们嫉妒。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冰心都在嫉妒之列。不过这些女人对林徽因的嫉妒,大多还是出于私情的厌恶,未免小家子了。

张幼仪、陆小曼、凌叔华这三个女人与徐志摩关系慎密,张幼仪是徐志摩前妻,尽管他再不喜欢他,他的父母家人却非常喜欢张幼仪。而陆小曼则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徐志摩与凌叔华也暧昧过一段时间,两人是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甚至连徐志摩的父亲都以为凌叔华要成为徐志摩第二位夫人——当时徐志摩从印度回国,住在一家宾馆。其父前来看儿子,王庚(陆小曼丈夫,当时两人还没离婚)也一同前往。徐志摩收了两封信,一封是陆小曼写的,情意绵绵,一封是凌叔华写的。徐志摩知道父亲一向喜欢凌叔华,便从枕边将叔华的信拿给父亲看,王庚也跟着一起阅读。哪知王庚越看脸色越不对劲,原来徐错将陆小曼写给他的信给了父亲……其父大为震怒,徐和凌的事也不了了之了。


张幼仪是封建家庭出身的大小姐,温良恭俭,旧时代的小脚女人,徐志摩这种一肚子洋墨水的新派人士自然是看不上。徐志摩比林徽因大7岁,徐志摩在伦敦第一次遇见林徽因时,她才16岁。林徽因的才情和见识深深打动着她,从此便是一生的追随。两人也谈过一段时间的恋爱,最终林徽因考虑到徐志摩已有家室,不想伤害张幼仪便主动选择了退出。林徽因曾在火车站见过一次张幼仪,她被张那充满“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神震撼了。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追求陆小曼时,两个人写了不少浓情蜜意的信。而有林徽因这么出色的前女友在,陆小曼也很难不吃醋。陆小曼喜欢跳舞、抽大烟,而林徽因则一面忙于中国古建筑,一面又在文坛上发布诗歌、散文、小说,深被国人喜爱。陆小曼在给徐志摩的信里,不无酸意,写了不少林的坏话。

徐志摩与陆小曼

而凌叔华与徐志摩的交往则是在徐与陆的空窗期,两人无话不说,徐志摩对于外界无法表露的苦闷,不能对陆小曼说的话通通说给了凌叔华。后来他还将自己的一只装着写给林徽因、陆小曼书信的皮箱交给凌叔华保管,这只箱子他在世的时候一直无人问津,后来徐志摩出空难了,和徐有关的人都来向凌讨要箱子。凌叔华和陆小曼是好朋友,出于私心她把箱子交给了陆,而对于林的讨要则一直找借口拖延。林徽因这样大气的人,难得生气,这次凌叔华是彻底惹怒她了。她在给胡适的信里,大声斥责凌。而徐的箱子里,他写给林的“康桥日记”也缺了页,胡适后来因着整理徐志摩文稿,也看到了缺页,对凌也是颇为恼怒。

而之前泰戈尔访华,林徽因徐志摩等人负责迎接,林徽因全程担任英文翻译,媒体对其一片赞扬。当时,凌叔华和陆小曼也是在迎接会上的,也出了一点力,对于媒体全部讴歌林,完全忽视其他女性的行为,凌不甘心写文章反驳道:中国的小姐姐们不像洋太太爱出风头。

说到冰心呢,冰心和林徽因都是福建人,她丈夫吴文藻和林徽因丈夫梁思成是清华学堂的校友,两对情侣在美国读书时,还一同约会过,回国后联系就少了。林徽因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还编辑了一些报刊。她也非常乐意提携新人,经唱邀请有才华的新人去自己家客厅做客,一时间文人都以去过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为荣。一个建筑师在文学界引起这么大的波浪,身为职业作家的冰心就落寞了。1933年,t她写了一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里里外外将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甚至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讽刺了一遍。

林徽因和梁思成
冰心和吴文藻

从山西考察回来的林徽因对此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情绪,只是派人给冰心送了一瓶山西老陈醋。冰心是思想比较传统的女性,对于林徽因婚后还和徐志摩交往颇为看不惯,曾经写了一首诗讽刺他们,对于这样的说教诗歌,林并未回应。

讽刺的是,曾在《我们太太的客厅》里讽刺30年代“中国太太不知亡国恨”的冰心,后来却在抗战时期,因着和宋美龄的校友关系,受宋邀请去重庆工作。当北平的学人们艰难的向西南迁移时,她坐着宋的飞机飞往重庆,甚至还动用了一辆专用大卡车运送心爱的席梦思大床。那时的林徽因和其他向西南转移的教授们,因为自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而懊恼。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在清华任教,而他们的女儿再考清华落榜,他们却没有想过动用关系把女儿塞进去。在物质那么紧张的年代,成百上千有真正重要职务的人却因为汽油受限而不得出行,我们的冰心女士坐着飞机,家当由一辆靠关系弄来的卡车拉走,真是对国家太有价值了!

林徽因一生也没有什么同性好友,除了她的美国好友费慰梅。她说她喜欢美国女子的自由民主,英国女孩大多矜持做作,中国女孩大多来自于家庭。林徽因对于她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和作品,赞美或者批评从来都是明面上的。她利落坦率的性格,男人们性会给予欣赏,而对于天生带有“小气”性格的女人,则过于直接了些。

有多少人喜欢就有多少人讨厌,不过作为一个女性,我还是挺喜欢林徽因的。她思想先进,衣着朴素风雅,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和丈夫四处流浪,为保护中国古建筑竭尽心力。那时候国人尚没有保护古建筑的理念,到处都在拆拆拆,林徽因甚至和当局者大吵。瘦瘦小小的身子里藏着巨大的能量,她值得被我们铭记!

爬高上低的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