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大媒体都被电视剧《小欢喜》里“英子跳海”这段剧情刷屏了。
乔英子不堪妈妈施予的高考重压,连续34天失眠,她独自逃往深圳看看星星,却在酒店碰到了来深圳找自己的父母,并被父母追到了海边。
英子跳上了海边的护栏,声撕力竭地对妈妈说:你从来都是以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而妈妈宋倩的一句: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但是英子却回答: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宁倩的表情一下子愣了,脸上写满了疑惑和失望。她不明白,作为母亲,她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付出了全部的爱,为什么孩子还想极力逃离自己?
父母以为要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但孩子却说:“我配不上你给我的爱。”
1
父母密不透风的爱,变成了强烈的控制欲
《小欢喜》里,宋倩原是春风中学金牌物理老师,为了给女儿高考陪读,她辞去了令人艳羡的教师工作。
为了英子的学习不被干扰,她花巨资,把女儿卧室的墙专门打造成隔音墙。为女儿各个科目作具体分析。考前复习指导,考后分析错题。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变着花样做营养餐,熬制各种药膳汤,为女儿补身体。她事无巨细,对女儿照顾周到。然而英子却“不领情”。
面对妈妈的学习计划,英子说累了,过后再聊。她逃课去爸爸那儿拼乐高,把妈妈炖的燕窝,给了爸爸的女友小梦吃。
他甚至对妈妈大孔:我就是讨厌你。我就是喜欢小梦阿姨,至少他不会逼我,干我不喜欢干的事。
妈妈从生活到学习,事无大小的插手,这种密不透风的爱,裹挟着强烈的控制欲,让人窒息得想逃离。
同样是暑假期间很火的《少年派》里,林妙妙同样有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
刚升入高中的林妙妙,开始了寄宿生活。却没能摆脱妈妈的隐性操控。
她妈妈打电话生活老师和班主任,告诉他们孩子的生理期,让他们叫林妙妙喝姜汁红糖水。还在电话里叮嘱林妙妙,一定要穿秋裤,如果孩子不听从,她就要亲自到学校监督孩子穿。这种可怕的“关爱”,让林妙妙既愤怒,又只能无可奈何地听从。
后来,林妙妙在电话里,斩钉截铁的对妈妈说:等我考上大学,我躲得远远的,再也不回家了。
这种“都是为你好”的爱,其实是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往往让“爱”变成了“害”,让孩子只想逃离。
孩子已经长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渴望做自己,渴望独立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直被操控。
2
父母控制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宋倩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为了时刻监视女儿在房间里的学习,把英子卧室的部分墙打掉,装上了透明玻璃。英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妈妈的眼皮底下。这背后,其实是对女儿的极其不信任,进入家里,就像是进入了一部X光机,毫无隐私可言。
随时被监控、被操控的生活,让人窒息。
《少年说》里的15岁少年李锦沅,说自己的家里有一只“天惊眼”。
他说:妈妈把他房间里的门把手撬走,留下一个门眼,监督他的学习。每当晚上客厅灯一熄,他回头一看,就会看到门眼里妈妈张望的眼睛,正在盯着自己学习。让他觉得既恐怖又反感。
知乎上有个热门的问答:不被父母信任是种怎样的体验?
其中有个高赞的回答:那种感觉大概就是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很委屈。明明是最亲的人却用怀疑的眼神和行动来监督一切。
父母长期对孩子不信任,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糟糕。
爱若没有信任,就是强扭的瓜,丝毫没有甜,而且还变得扭曲。
网上有一句话:“父母的不信任,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软暴力”,虽然不见血,但刀刀却扎在心坎上,让亲子关系在无穷无尽的怀疑中逐渐疏离,直至双方在两颗心之间竖起来一块厚实的冰墙。”
父母的信任,是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最大的底气。
演员马伊俐在一次访谈中说:要感谢爸爸的信任。她在高中的时候,被老师投诉与多个男生早恋。
他的爸爸让老师把这些男生的名字写在纸上。结果老师只写了一个。父亲追问老师:不是说有多个吗?我女儿我最了解,我还是找校长说去。
马伊俐至今,都感谢爸爸当初的信任。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被相信,能激发一个人的能量,在生活和学习中,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诚信、自信与独立能力。
3
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过度的不信任,过度的担忧,变成了强烈的控制欲,往往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走向无可挽回的境地。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紧紧的控制,而是亲身的示范。
董卿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初为人母的经历。
董卿说,在孩子出生的第1年,自己人生的重心好像一下子全都变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孩子,生活也日渐变得琐碎、平庸。让她感到很迷茫。
后来一个朋友对他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怎样的人。”
董卿不希望在孩子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她重返职场,策划组织了《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大获好评。
他说: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中国式的妈妈,牺牲自己,放弃梦想,以爱的名义,把孩子的人生捆绑在触手可及的身边。殊不知,这正是孩子想极力摆脱的枷锁。
被控制的孩子,不但不会变得更优秀,反而变得更叛逆,更没自信。
我们给予孩子必要的爱和照顾,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提升自我,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榜样,身教言传、耳濡目染之下的孩子才会变得更优秀。
我们跟孩子一样,应该有实现自我梦想的目标,有把控自己人生的权利。孩子更希望看到的是,那个为梦想奋勇前行,自带光环的妈妈。她既燃亮了自己,也为孩子照亮了前路。
舍得放手,让孩子走向真正的独立,把握自己的人生。
做好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也会模仿你,活出自己。今天的放手,换来孩子独立、自信、优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