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将蒙恬不仅战功赫赫,相传也是毛笔的制造者。他对毛笔做了很大改进,“纳毫于管”,使之定型, 后世也因此尊蒙恬为毛笔的鼻祖。
正是由于蒙恬对毛笔的重大改进,才使得小篆的形成有了可能。
南朝梁代周兴嗣《千字文》中说“恬笔伦纸”。
西晋崔豹《古今注》记载:“蒙恬始造,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非兔毫竹管也。”
《史记》说:“始皇令蒙恬与太子扶苏筑长城,恬取中山兔毫造笔。”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笔谱》道:“秦蒙恬为笔,以狐狸毛为心,兔毫为副。”
《全唐文》记载,唐代韩愈有《毛颖传》一文,将毛笔称为“毛颖”,“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后人因称毛笔为“管城子”。又因《毛颖传》道: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故毛笔也别称“中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