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论语注释》,从其中的千言万语之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基础学习者,我懂得了:人就是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这正是最重要最珍贵最值得的东西。
《论语》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如何去生活才能够达到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正因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论语里有两句话我的印象很深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讲出了做人的几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给予我们启迪,也指引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告诉了我们要孝敬父母,尽孝的方法。说明了做人要知恩图报,孝敬父母。许许多多,说都说不完。人只要按照《论语》里所要求的,做到其中的一点就比许多人好多了。
总而言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是我们要认真阅读、学习的一部典籍。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是因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论语》作为儒家的核心著作之一和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思想界很长一段时间。
我记得最重要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明白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明白,个个都渴望明白。人们视明白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就应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明白,恐怕是不可能吧。正因,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明白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明白,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但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明白?其实,应对种种的不明白,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明白又何妨呢?
明白不仅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明白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明白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发奋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发奋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明白。明白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明白,又有什么关联,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明白了别人,想必别人也必须能明白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明白别人。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不光为明白而活!明白重要?不被明白又有何妨。
高顺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