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种情绪系列之四十:激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多年未见的朋友忽然出现在你面前,心跳一下子漏了一拍,说不出话,却兴奋得快要落泪;· 准备许久的考试终于通过,你忍不住跳了起来,满脑子都是“我真的做到了!”;· 第一次告白、第一次演出、第一次站在人群前讲述心声,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感觉,让你热血沸腾。

那一刻,一种强烈的“激动,如同潮水般涌入心中。它让人颤抖,也让人觉醒;它不像安静的喜悦那样柔软细腻,而是带着力量、热度和不可遏制的期待,仿佛你整个人被点燃了。


激动的本质:是情绪的“烟花”,也是大脑的“信号灯”

激动,看起来像是一种“兴奋过度”的外在表现,但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全身性的积极动员反应。当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现实发生“高频共振”时,激动就被点燃了。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激动的出现,通常伴随着多巴胺系统的大量激活。多巴胺被称为“奖励与动机的神经递质”,它让我们感受到愉悦、期待、满足,是我们在接近目标、获得认可、体验突破时的“化学回馈”。

比如:- 当你拿到梦寐以求的offer,身体会不由自主跳起来,那是你的大脑在说:“你做到了!”- 当你站在山顶看到日出,突然热泪盈眶,是神经系统告诉你:“这太美了,你值得拥有。”

心理学家也指出,激动是高度唤起的积极情绪之一,它背后往往藏着三个心理动因:1. 强烈的期待感终于兑现(比如等待很久的重逢);2. 内在价值被确认(比如努力后得到他人肯定);3. 生命意义的高峰体验(比如完成一个梦想或看到某种感动人心的场景)。

所以,激动不仅是喜悦的放大版本,它还像一个情绪雷达,提醒你:“这一刻对你来说非常重要!”

当你激动的时候,不要急着压制,也别急着解释,那是你的大脑在庆祝,你终于靠近了真正在乎的东西。


长期压抑激动的代价:是生命的光彩被一点点掩埋

我们总被教导要“稳重一点”、“别太兴奋”、“别太情绪化”。于是,在太多时候,我们把激动藏了起来。

久而久之,我们不敢喜形于色、不敢大声欢呼,甚至连感动也学会了压抑,只留下一个“看起来很成熟”的自己。

激动,其实是生命力的自然流动。它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回应,是热爱生活的信号。如果我们一次次压下这份激动,其实就像把内心的一束束烟火,一点点熄灭。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期压抑激动的人,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状态:· 情绪麻木:对生活越来越没有感觉,哪怕遇到好消息,也只是“哦”一声,仿佛高兴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自我压缩:为了看起来“成熟得体”,我们不自觉压制表达,久而久之,连真实的自己也开始模糊;· 幸福感降低:研究发现,积极情绪的自然流动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压抑激动,就像断掉了连接快乐的通道;· 关系疏远:激动也是情感链接的一部分,真正亲密的关系,往往包含了一起激动、一起分享的高光时刻。压抑激动,也可能让我们在人际中越来越“无感”。

最深的代价是:我们渐渐忘了,原来自己也可以为一些事雀跃、为某个瞬间热泪盈眶,忘了那种“全身在跳舞”的活力感。


为什么我们渐渐失去了激动的能力?

① 我们为什么不再轻易激动了?—— 因为我们学会了“情绪稳定”

从小到大,我们不断被教育“要成熟一点”、“别太情绪化”,尤其是在学校、职场、社交场合,情绪的外露往往不被鼓励。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压抑高涨的情绪,把“冷静”、“理智”当作一种安全姿态。

我们不是真的不想激动,而是太怕因为激动而显得“不合时宜”。

疗愈方式:重新理解“成熟”的含义真正的成熟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允许情绪如实流动、温柔表达。你可以试着在私密空间里练习情绪释放,比如:听一首老歌流泪、看到美景就表达赞叹。激动,不是一种错,而是一种诚实。

②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难被打动?—— 因为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变钝了


当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我们为了生存而关闭了感受的开关。就像一直处于嘈杂环境中的耳朵,会慢慢失去对细微声音的分辨能力;我们的情绪也一样,在日复一日的麻木中变得迟钝、粗糙,不再轻易有“心跳加速”的感觉。

疗愈方式:去观察那些微小却真实的美好每天问自己一句:“今天,有什么让我心动了吗?”哪怕是街角的一朵花、一只狗狗的眼神、一杯温热的茶,都可以成为情感复苏的起点。


③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激动?—— 因为曾经的激动带来了失望


我们曾经为某段关系、某个机会、某个梦想无比激动过,但结果可能并不如意。于是,我们学会了“不要太当真”,也不再轻易让自己动情。激动,仿佛成了一种“危险的预兆”:太兴奋就容易受伤。

疗愈方式:理解自己内心的“自我保护”你不是不想激动,而是在自我安慰:不期待,就不痛苦。但其实,激动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需要疗愈的,是曾经那个因落空而受伤的自己。试着给那个曾经被辜负的你,一个温柔的拥抱。告诉他:“你值得再次相信。”


④ 我们为什么常常把激动藏起来?——因为我们怕别人觉得我们“幼稚”或“太矫情”


在成人的世界里,表达情绪似乎是一种“不专业”的行为。我们担心太激动会被误解成“控制不好自己”。于是我们学会了“看起来没事”,即使心里早已浪潮翻涌。

疗愈方式:给情绪一个安全的出口

你可以用画画、写字、唱歌、跳舞的方式,给激动一个“能量通道”。这些表达也许不会被每个人看到,但你自己知道,那是你活着的证明,是你对这个世界仍有回应。


⑤ 我们真的失去了激动的能力吗?—— 其实,它从未真正消失


激动的本质,是我们与生活之间的“电流连接”。它可能沉睡、可能隐藏,但它从来没有离开你。你只是太久没被允许触碰它,太久没遇见真正点燃你的人、事、物。

疗愈方式:去靠近那些让你“有感觉”的东西:一场展览、一段旅程、一句触动心弦的话语,甚至一个温柔的人。生活中所有能让你悸动的东西,都是你和真实的自己重新相认的邀请。


别忘了,那颗曾经为蝴蝶欢呼的心

也许,成年人的世界太过拥挤,我们被教导要克制、要理智、要把情绪锁进心底。

但你知道吗?那个曾为一只蝴蝶而欢呼、为一颗流星而惊喜的自己,从未真正离开。他只是被生活的尘埃暂时遮蔽了光。

激动,是心灵与生命之间的一种闪电式回应,是灵魂被唤醒时的颤动。它不是脆弱的象征,而是你依然在用真心去看世界的证明。

愿你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被微光点燃,哪怕只是因为一朵花开、一句懂你的话、一场迟来的春天。

愿你不因世俗冷淡了目光,也不因伤痛熄灭了心跳,而是一次又一次,为爱、为美、为希望 —— 热烈激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