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蒂芬·霍金去世,终年76岁”。
今天霍金去世的新闻传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似乎是震惊和错愕。
这倒是让我想起《芳华》里,因刘峰的触摸,林丁丁表现出的惊恐,以及刘峰被举报后,所有人对他的批判情绪:你枉费了我们给你这么多的期望,这么多荣耀。
严歌苓在小说里做了解读,刘峰在大家的心中固有形象实在是太高大了,以至于成了神,神跟人是不同的。
在他们看来,刘峰不会有情爱的欲望,因此,触摸事件要是发生在别人那里或许还不至于特别严重,但发生在活雷锋刘峰身上就不行了。
霍金给人们带来的错愕感大概是相似的逻辑,人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他是宇宙之子,是神一样存在的人物,他的生命是可以得以永恒的——
1963年1月,霍金被查出罹患无法治愈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被医院预言只有两年寿命,他打破了预言,但此后病情却不断恶化,1969年被迫坐上了轮椅。
即使只能瘫痪在轮椅上,全身不能动弹,霍金依然持有抱负和热情,他喜欢“轮椅飙车”这项运动,经常将电动轮椅开到全速档,疾驶到马路中间,享受助理被吓坏的表情。
据美国《野兽日报》报道,霍金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用轮椅轧过讨厌的人的脚趾头。在霍金自传里,他说: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没有轧过撒切尔夫人的脚趾。
他说,虽然身体是瘫痪的,但我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对宇宙进行深邃的探索,并通过眼部肌肉跟外界沟通,去解析浩瀚宇宙的奥秘。
他写畅销书,出镜《生活大爆炸》等影视作品,做纪录片,他向世人传达黑洞、大爆炸、宇宙边界、奇点等理论……
这样的人不是一般人,怎么会死呢?
他死了,那宇宙该怎么办?
霍金去世,大概人们更愿意用科幻的理论去注解,“霍金摆脱了碳基生命体”,或者”这个生命体还存在着,不过是去了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罢了。”
2
人类是需要去想象宇宙的。霍金的伟大是他将目光延及我们所到达不了的地方,并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宇宙的秘密。
我对宇宙和霍金的认知都在高中。
学校是市里的一个全封闭式民办学校,怪毛病不少,其一就是不让看课外书,只有周五某个时间段对外开放一个阅览室,阅览室书刊有限,时间也有限,最好的读物选择是杂志刊物,那时最爱看的就是《大自然探索》《科学》《自然》这类杂志。
“夜晚星空,众星朗朗,神秘地眨着眼睛……”我一边感慨宇宙的浩渺和瑰丽多姿,一边理解“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琐事之蝼蚁。 ”
星空曾是人类灵魂的信仰。古人常借着星空聊以慰藉,也诞生出许多的诗词歌赋。
我们小时候也本能的在盛夏庭院里老人的蒲扇下探问星空。那里牵系着人们的情感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但星空相去甚远的现代生活里,霍金的科普给我们带来了除却童话之外更为成熟的知识体系:
在生活之外,还有更为浩渺无边的宇宙,那里有着无限的奥秘。
《时间简史》需要好好静下心来才读得进去,《霍金一起了解宇宙》这样的纪录片更顺畅地科普了宇宙,为我们开启一个同样的认知维度:
当你禁锢于生活的诸多或喜或悲的桎梏时,想想宇宙吧,它能给你力量:
大千世界、生生息息,宇宙洪荒,地球尚小,何况是人。
我们即使穷极一生去认知世界,去探求广袤,一生是我们仅有的全部一生,却也是万千宇宙时空之来不及惊鸿的一瞬,所以一切重也是重如泰山,同时轻也该是轻如鸿毛。
由此可以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