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对海底世界充满好奇,受疫情影响,不能领着孩子去海边游玩,就连附近的海洋馆也不能前往,一直对孩子心存亏欠,直到《大堡礁》这本科普绘本邮到家,发现不只孩子,就连自己也瞬间被它的精致和生动细致的内容介绍吸引。
绘本文字作者海伦·斯凯尔斯作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曾担任大堡礁的潜水长,她致力于通过文字介绍大堡礁里的生命奇迹。文中插图作者是曾获得美国插画家协会银奖和“3×3”国际插画大赛银奖的中国著名插画家丰风。
绘本通过清晰逼真的图画和详实有趣的语言详细描写了大堡礁的形成原因、生活在大堡礁的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如何拯救和保护大堡礁,内容丰富,让孩子一饱眼福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闻所未闻的科学知识。
01 珊瑚的独特繁衍方式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形成于大约1万年前的冰河时期,由于世界变暖,冰盖融化,洪水导致海平面上升,大片陆地和山丘沉入水中,微小的珊瑚虫从其他地方的珊瑚礁漂来,当海水变得足够温暖时,珊瑚开始在这片海域繁衍生长,最终形成宽阔而平坦的珊瑚礁,也就是大堡礁。
珊瑚是大堡礁神奇的建筑师,我们在海洋馆中看到的珊瑚颜色各异,瑰丽多彩,一簇簇一丛丛,在海水中摇曳,很少人知道它们真正的繁衍方式。
每年大堡礁都会爆发一场水下“暴风雪”,数百万颗彩色的珊瑚虫卵随风旋转飞舞,变成一颗晶莹剔透的巨大水晶雪球,飘飘洒洒到海底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珊瑚虫卵在漫长而危险的旅行中孵化成幼虫,许多幼虫在旅途中被鱼类吃掉,幸存下来的幼虫最终会在岩石或死亡的珊瑚骸上安家,形成一丛全新的珊瑚。
每一块大珊瑚都是一个珊瑚虫群体,由成百上千的水螅体组成,每一只水螅体都是一只幼小的珊瑚虫,它们有一张嘴、一个胃和一些触手。我们用肉眼看起来就像珊瑚身上长着的黄绿色斑点。
02 奇妙的海底生物链
珊瑚白天以身体内部的球状细胞“虫黄藻”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糖类为食物,夜晚则用自己的触手捕食鱼或螃蟹等浮游生物。
珊瑚的天敌是长棘海星,它可以长到汽车轮胎那么大,身上覆盖着数百根有毒的棘刺,它会爬到珊瑚上,把它的胃从嘴巴里翻出,直接消化活体珊瑚虫。由于长棘海星每年可产生6500万枚卵,超强的繁殖能力会导致大面积的珊瑚被杀死。
因为正常原因死掉的珊瑚变成了鹦嘴鱼的食物,它们用喉咙后面的第二副牙齿把死珊瑚磨碎,碎珊瑚中无法消化的部分被鹦嘴鱼从身体的另一端排出变成沙子。
鹦嘴鱼为躲避捕食者,夜晚会吐出一个黏糊糊、臭烘烘的大泡泡,鹦嘴鱼把这个大泡泡当作自己的睡袋,睡在里面。当孩子听我讲到这里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有趣的故事也让她瞬间认识了鹦嘴鱼。
绘本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根据文字内容可以推断得出捕食鹦嘴鱼的可能是鹦鹉螺,它们既像章鱼拥有长长的触角,又像海螺拥有漂亮的贝壳,它们的视力不好,只能通过嗅觉找寻食物,它们寻找食物的标准很奇怪:越臭越喜欢!
03 亲密的伙伴情谊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在大堡礁这个海底世界也不例外,生活在这里的生物会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它们分工协作,互相守护,以便共同应对可能面临的危险和挑战。
海葵和小丑鱼是一对好伙伴。小丑鱼为了躲开天敌而躲在带有蜇人刺细胞的海葵触手里,它们在触手丛中游动,给海葵带去生长所需的新鲜而富含氧气的海水,同时,小丑鱼还会赶走想啃食海葵触手的蝴蝶鱼。
虾虎鱼和小虾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一起住在沙穴里,小虾由于视力不好,负责打扫沙穴卫生,虾虎鱼是一种小鱼,它们负责在沙穴门口站岗放哨,防止危险分子突然闯入,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同样友好的还有石斑鱼和裂唇鱼。裂唇鱼虽然身材娇小,但是却可以自由出入石斑鱼的血盆大口,裂唇鱼在啃食石斑鱼牙齿缝隙里的食物碎屑的同时,也在帮石斑鱼保持牙齿清洁和健康,所以石斑鱼不但不会伤害裂唇鱼,还会和它成为好朋友。
《大堡礁》这本科普绘本作者通过精美的绘画技艺和丰富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了大堡礁的前世今生,也让孩子们认识了生活在这片海底世界的各类神奇生物,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长大后深入探索并保护这个神圣美丽的世界遗产的决心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