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09】课如其人:细节成就内涵

沉到课堂,潜入课堂,是提升我们专业之功的最好方式。

真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听组内媛媛的课,虽然我的听课打乱了她既定的计划(哈哈,有人听课总没有那么随意)。听完课,她走到教室后面,我真的是激动地握着她的手,对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多来听你的课,尤其是你每上一节新课我都要听(其实,媛媛的练习课也应该值得听啊,凭什么只说新课呢)。”

以前听媛的课,总是被她淡定的教态吸引。这次,听她上课,在她带了两年的班级上,我看见了媛在课堂建设上的成果,那真是内涵与深度并存。

我边听边在心里感叹:我怎么没有想到这样来上呢?和媛媛一比,我的课堂建设真的就是一杯白开水,不值一提。所以,记下我从媛媛课堂上得来的启发吧。

1)学生回答问题,你还在直接指定学生吗?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当你看到小手如林的课堂,充满期待的眼神,你请谁呢?很显然,你请了A就让一大片人失望。媛媛怎么做的呢?拿出手机摇一摇,摇到几号就几号,并且她还设置了不重复,这样通过手机的一个APP化解了这些矛盾,同时还让学生充满期待,更是让每一位孩子上课都必须保持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请到了第一位,接下去的回答就由学生进行话筒传递,选谁发言就再也不是老师的特权了。

我赶紧下载了一个这样的APP,准备用到我的课堂上去。

关于这一点,以前做过抽签,但有形的东西很容易弄坏,且不易操作。这一招,那还真的挺好的。今天在班上试用话筒传递,感觉还挺舒服。

2)小组分享的要求,你还在不停的提醒吗?

小组分享开始了,媛媛说:“小组分享四件事。”我以为会有一个固定的PPT播放,结果听到学生异口同声说:“看见别人的方法,解释自己的方法,记录学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规则已经内化到学生的行为里去了。

我接下来的课堂,也马上训练了学生,我将之浓缩成了四个关键词:看见、解释、记录、提问。

之所以要看见,是因为有学生在分享时,是不会将自己的思考放在大家的面前,眼前没有东西,怎么去分享呢?所以,需要先将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放在一起,督促他去认真思考。

之所以要解释,是因为自己的思考要能通过你的口头语言表达,向别人陈述你的观点和你的思路,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条路径。

之所以要记录,是因为组内需要互相欣赏,好的东西不能一听了之,需要做记录,让文字成为记忆的保险柜。

之所以要提问,一是要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对于小组内其他人的方法有不明白的地方,不能不懂装懂,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更深远的问题。

3)你让你学生的等待增值了吗?

那些速度快的,反应快的学生,早早完成了你的要求,他就那里傻傻地等吗?是的,除了傻等就是傻等。

其实,不然。媛媛观察到班上某些孩子在更进一步思考问题,在小结环节,马上将之放大,提到了“等待增值”这个话题:还可以有哪些思路呢?真的只能这样解决吗?等等。

我自然也捡到了这句话,也在班上实施了一下。因为每次一布置任务,就有学生说:“我做完了。”我说:“做完了就结束了吗?那肯定还有一些事情值得你去思考,比如反思检查自己的思路,或者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等等,都是可以的。”

4)你的评价评到位了吗?

课堂评价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

可是,我们平时是怎么在评价的呢?我呢也就是欣赏某人的坐姿,某人的思维等等,在全班分享环节,虽然会请主持人,但老是会去想着插话,接话。再也没有其他花样,达到提升学习的目的。

片段一:在全班分享结束时,媛媛问:“刚才分享的人,哪些人能得两颗星呢?”学生说:“某某。”这个某某是自己争取机会去发言的。

媛媛问:“为什么呢?”

学生能总结出:我们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分享,是自己争取机会锻炼出来的,所以主动发展的人就会得到相应的训练。这样的渗透,对学生是极具引领价值的。

片段二:让学生自由创造:(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这样的创编,一定有学生的“脑洞大开”,别出心裁说出不雅的或者不尊重人的情境来。以前我就遇见过,把同学的名字和缺点,或者一些不好的现象编到题目里,想要“哗众取宠”。每到这时,我都是一笑了之,或者找他私人聊一下。

媛媛是怎么评价的呢?

媛媛说:“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从数学上是可以打√的,但在生活上那一定是打×的。”是的,学生的提问符合数学的逻辑,但不符合我们生活的价值观。比如尊重他人,比如弘扬美德等,那有违反这样价值观的人,一定是严肃叫停的。并且这样一分为二的评价,既能保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凸显育人的价值。

其实,我的听课笔记并没有记得密密麻麻,但是我的思维却已经波涛汹涌,因为我已经给不只一个人表达过我对媛媛课的欣赏。因为这就是一节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随堂课,我都能听到如此让我心动的教育细节与教育技巧,那如果让她正儿八经准备,课堂一定有更多的火花出现。

所以,现在一边在听课本的文字中寻找,一边在记忆的场景里还原,匆忙表达我对这节课的欣赏,以及对上课人的欣赏,以此来观照自己。

细节彰显魅力,细节也成就内涵,我们的课堂建设就是在细节之间呈现。

有观照,就要有行动,我已经开始了,未来还会学到更多,向有内涵的课靠近,再靠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