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公益广告。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看到妈妈给老人洗脚,也歪歪斜斜的端着一盆水,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洗脚”,这画面看着有多暖心。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做妈妈的能感动的流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是千真万确的,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孩子。学龄前的孩子首先看到的是父母的行为,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暗示,有可能奠定他性格的基础,也许就是他们一生的性格。
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要求基本都是有求必应,要星星都不给月亮,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对虚荣的追求。
这样的做法对吗?在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的同时,还需要给他们些什么呢?
我相信,就像这个公益广告里的家庭,应该很多。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孩子,他们看到的是家庭和睦,温暖温馨。不需要太多的说教,他们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感受到的是满满的亲情,他输入的是感恩和爱,以后对社会对家庭输出的也必定是一颗爱心。
看到过这么一个文章,作者到国外的一个朋友去坐客。主人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他见了女孩说:你好漂亮!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听了以后会很高兴,可事后,他的朋友和他说,你不应该称赞她漂亮,我不希望她沉醉在自己的美貌里。
现在我们的孩子听的,多数是夸奖是称赞。在他们小小的心里好像就是唯我独尊,因为都是几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特别是老人家,因为隔辈亲吗,对孩子更是宠爱有加,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有的孩子就变的自私自利,不计后果。虽然只是极少数,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就像媒体经常报道的校园暴力,不知道这些施暴的孩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的,什么环境能形成这样暴戾的性格,虽然说性格的形成有遗传因素的存在,但是扪心自问,父母有关心过孩子的心里健康吗?
有暴力倾向的孩子,他们的家庭里父母本身可能也是性格暴躁的人,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习惯。
有一个家庭,母亲精明能干,父亲呢,脾气大的不得了,是个不折不扣的家暴实施者。他的孩子从小很淘气,不断有家长告状,他母亲没少给人赔礼道歉。工作以后也是,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不是说养不教,父之过吗,父亲没有好的作为,直接影响了孩子心理成长。
在当今的社会下,必须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心里健康的人。步入社会以后才能很好的融入,才能顶住生活的压力。
在某高校上学的一个大学生,他应该是父母的骄傲,应该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他选择了轻生,第一次他想用割腕结束自己的生命,被舍友发现,及时送到医院,保住了性命。大家为了他忙了一夜,看他没有大碍了,班长就让大家回去,自己在医院守着,可就在班长为他去打水的时候,他从楼上跳了下去。
为什么一个大学生,他的心里这么脆弱。还没有步入社会,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由此可见,从小对孩子恰到好处的打击一下,应该是对他的抗压能力有帮助的。比如: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已经做的很好了,在称赞他的同时,指出他的不足。这样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他才能勇敢的面对。
不论是普通家庭,还是家境殷实,对孩子付出的是全部的爱。再普通的家庭,在物质上孩子也不会受委屈,孩子身体的健康都能得到保障,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心理能健康的成长。
那就打造一个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的环境吧!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自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