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为什么要尽量读原文?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自古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上千年来,这些经典之作至今依然动人心扉、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神往。在此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之际,常清君特从被誉为中华文学三大瑰宝的唐诗、宋词、元曲中,摘取其中精华佳作,再次与大家共同赏析品味,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现代生活节奏逐步加快,中小学里那些莘莘学子们每天上学听课、完成作业、迎战各类考试都够呛(常常还要牺牲一些睡眠时间),而上班族们每天忙于工作生计,早晚高峰挤车堵车,弄得身心疲惫。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类头条新闻、娱乐信息等一条接着一条,业余时间已经碎片化……
此外限于篇幅以及少儿不宜等主客观因素,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诗词文赋都是节选,网络上或者书店里那些铺天盖地的诗词名句赏析、经典写景汇编等之类也大行之道。
所以,虽然现在网店里几乎可以便捷地买到所有公开出版发行的书籍,但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从头到尾阅读原文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在常清君看来,不读文献原文,只看章片节选的结果,基本上等同于只通过看影评或者预告片来了解一部电影。
此情非人类之情,而是大雁之情
比如作家琼瑶(本名陈喆,其笔名“琼瑶”取自《诗经·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句)创作过一首《梅花三弄》的歌词(由陈志远作曲,姜育恒演唱),其中有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其实这两句是出自金元之际的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雁丘词》中,原文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句话的确是描写爱情不假,但原文中不是说人类的,而是写大雁的。
元好问曾经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山西太原,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元好问,当天早上自己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而去,逃脱的那只大雁在死去大雁的遗体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离去,最后竟然直接撞死在地面上徇情而亡。
听完这个故事后,元好问唏嘘不已,于是出钱向农夫买下两只已经死去的大雁,将其双双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当时与元好问同行的友人墨客纷纷写词纪念,元好问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雁丘词》。
因一首诗而招来杀身之祸
再比如在2021牛年即将过去,2022虎年春节马上来临的辞旧迎新之际,许多人都爱引用两句古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取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又名《白头吟》),不过常清君估计其中不少人都没有真正读过原作,更想不到整首诗歌的主题风格与人们想象的大相径庭: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拟古乐府诗,一唱三叹青春韶华不再的无奈辛酸,感伤情调极为浓郁。
全诗公认的点睛之笔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但就是因为如今可谓妇孺皆知的这两句流传千古的诗歌,却让刘希夷招来杀身之祸。
刘希夷当初刚创作出来这首《代悲白头翁》之际,就第一时间拿去给他的舅舅过目,他的舅舅名叫宋之问,在当时的诗歌界也算个人物,此人在诗歌创作方面亦有才华,可惜心术不正。(其比较知名的代表作如那首《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刘希夷可谓年轻有为,才华横溢,25岁就中进士。宋之问本来就对刘希夷多有妒忌,看到刘希夷写的这首诗构思独特,抒情宛转,文词凄美,音韵和谐,尤其是对于其中那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赞不绝口。便私念萌生,主动提出让刘希夷把这首诗让给他,打算据为己有,遭到了刘希夷拒绝,于是恼羞成怒,进而又心生歹意,后来命令家奴将外甥杀害。刘希夷被害时还不到30岁。
文学记录了也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生死爱恨,描述了也揭示了太多的善恶美丑、真假虚实。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