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一胎师姐的一篇文章里看到,文字有时更能共情(原表达应该并不是这样,但我的记忆已自动存储了它需要的版本)。看到上图中的文字时,不由自主想到“文字的共情”,那是一种充满欣喜的感觉。在恰当的时机,看到,放佛被点中心中所想,啊哈,就是这样,90%的契合!对啊对啊,我也这么觉得。“只不过我又是想法极其个人化的人,既然像这样(姑且)当上了小说家,况且人生只有这么一次,便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反正要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体制按体制的来便好,而我做我自己的就行。”“既然身为一个表现者(哪怕是无名小辈),重中之重也是想在精神上成为自由的人。我想按照适合自己的日程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欢的小说。对身为作家的我来说,这是最低限度的自由。”啊哈,对啊,所以我才那么想要辞职吧,如果这时,书中的作者坐在我的对面,大概我会激动的表示:对啊对啊,我也是。但即使面对的只是文字,也是极其开心满足的,身体都想要摇摆一下,哈哈。我想,这也是一种共情吧。
如果这句话在咨询中,由我的咨询师作为反馈讲出,反而不那么有“感觉”。她像是在看到我,印证我,但还不够同频,因为这不是她,这只是我的所思所想所感,由镜子折射回来。而当这些,由一个生活在另一个空间,有着另一种生活的,另一个独立的人写出,那是一种共频。原来还有一个人,和我想的居然这么相像,我会想大概他很能理解我吧,你知道吗,我可能也很理解你呢。这是一种不在同一时间空间,却又很深的陪伴。这些文字写下,作者大概只是表达自己所想,但他可能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人产生共鸣,“文字一旦产生,作品一旦创作,就不再是你的,不再是属于你的,也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生命”,而这个生命会进入千千万万阅读、观赏这个作品的人身体中,产生不同的振动频率,而这些不同频率的振动如果能让作者看到,我想他/她也会充满欣喜吧。
这大概是我喜欢村上的作品,写他自己的作品的原因。因为他写的是我,写的是他,这种居然可以写出我的感受、想法而产生的被共情的感觉,这种居然可以遇到和我想的一样的人所产生的陪伴的感觉,以及我们虽然一样有不同、我们独立地在不同空间生活着的感觉,真好。
突然,我也觉得,难怪,我看《你的名字》会哭成傻逼。
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