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

催眠深度的控制是對症治療的基礎

產生催眠現象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控制催眠深度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催眠在治療上之應用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單純,只要使當事人進到催眠現象以後,就可以任意的存提(儲存或提取)記憶或修正想法。

    一般的舞台催眠師為了要達到表演效果,拼命的追求催眠深度,使當事人進入到催眠最深度的眠遊狀態,以便主控當事人的一切行為,因為在這種最深度的催眠狀態下會產主曲解與引發自發性健忘。所以舞台催眠師不需耍具備有治療的功能,更何況某些症狀若在曲解與自發性健忘下,就不具有疏通、理解的效果。

    相反的某些症狀又必需要在催眠最深度的眠遊狀態進行,催眠師如果無法帶領當事人進到這種深度下也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也有許多些症狀需要在中度催眠下進行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為了治療效果,針對每一種不同的〔症狀〕必需要在不同的〔催眠深度〕下進行修正、改變,一切得依症狀及因人而異,所以催眠師巧妙的控制〔催眠深度〕才是治療基础。

接受催眠治療注意的事項

為了令催眠的效果更理想,請注意以下事項:

    1.催眠治療的功效宏大,但不能取代正式醫療的治理,所以你的病患仍需由醫生跟進.

    2.若你患有嚴重疾病、傳染病、慢性病或精神疾病,如心臟病、腎病、肝病、癌症、肺病、抑鬱症……等,請主動告知治療師,以便在催眠過程中為你特別關注.

    3.治療過程有時會令情緒起伏劇烈,或會令症狀短暫惡化,請安心繼續接受治療,若於療程期間需作重大決定,請與治療師深入討論,或三思而後行.

    4.每一個人對催眠的反應不一,個別例子能一次解決問題,而多數需三次至六次治療,請參考治療師的建議,完成整個療程,只要你決心解決問題,成功的機會便會大為增高.

    5.改善問題的時候,人往往會對改變有所排斥,不自覺地找藉口拒絕或迥避繼續治療,或感不適,或會遲到等,請為了自己終能解決困擾,你必須堅持完成整個療程,直至問題解決,但你擁有權利在任何時候終止療程.

    6.當完成療程之後,歡迎定期再約見治療師,以鞏固治療的效果和防止效果被"退行作用"所影響,於戒癮類的治療尤其重要.

    7.催眠治療乃一專門學科,必須受過專業的訓練才可使用,請勿把所經驗的治療過程,試圖向其他人士施術,若有興趣學習催眠技術的人士,應跟隨專業導師學習.

    8.你的個人資料治療師會為你絕對保密,但部份治療內容在不外洩個人資料的情況下,  會引用作教學、學術研討或宣傳之用.你有權利向治療師查閱及修改你的個人資料及治療記錄,但所有資料文件皆屬治療師所擁有.

    9.催眠治療是一個十分輕鬆而享受的過程,你只需放鬆自己,以享樂的心情進行,便可以輕易得到良好的效果,信任和投入是成功的重要元素.

催眠對健體強身的幫助

在運用催眠於健體強身方面,除非你的情況必須由專業治療師協助,否則大多時候其實學習簡單的自我催眠,已能有助於健體強身.

  在外國曾有醫學家和運動學家做過一些研究,醫學家邀請一些曾中風的病人,部份跟隨物理治療師做有助康復的運動,另部份病人則認真地幻想自己在做同樣的運動,一段時間後,醫學家發現兩組病人的康復進度竟然相差很少.而運動學家則邀請了知名的美國藍球隊,部份隊員如常地做射藍的練習,部份隊員則只幻想自己成功射藍的情境,一段時間後,發現再在球場上比試時,只作虛擬幻想的隊員的入球率竟超越了實際練習的隊員.以上兩個實驗有二個共通結果,雖然他們只作認真的虛擬幻想,卻能令身體的機能和技巧都有進步,而且他們的肌腱組織仍會繼續強健或改善.

  箇中的原理,據醫學家的研究,他們相信當我們的大腦很認真地想像一個情境,大腦的某部份(可能就是潛意識運作的腦內器官)會代替了我們的五官,向大腦發出感官信號,大腦神經便會誤以為自己真的在現實處境中做著運動,大腦便向身體肌群發出"備戰"或運動信號,肌群便因此亦處於良好的狀態中.

  在自我催眠和催眠治療中,我們可以做到比以上實驗更理想的效果,因為進入了潛意識中,你會更深信自己真的在該處境中,你也會更認真更專心去做"運動",因為只是幻想,你可以幻想得很細緻很完美,所以這種"運動"不會有失敗和挫敗感,更不會做成運動創傷,對於嚴重病患者、殘障人士、孕婦、運動創傷人士,有著十分良好的效果,對於少運動的人也是很好的.

  就是你不懂得自我催眠,你也可以每天安排一點時間(5至10分鐘),讓自己安靜下來,幻想自己在風景優美和天色良好的地方跳繩、跑步、游水、滑雪、跳舞、打球……等,總之選擇幻想你喜愛的運動,幻想良好的天氣,和認真幻想運動中的每一細節,勤多幻想,效果自會出現,你越認真去幻想,越勤力幻想,效果越早得到.

  當然,我始終堅持做真實的運動是最好的健體強身方法,但若你是因沒有毅力和恆心,催眠治療可以協助你從心底(潛意識)中增強你的動力和意欲,或找出你不願做運動的心底意義和深層困擾,你便會更喜愛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令你更健康.     

催眠對心理病患的幫助

俗語云:"解鈴還須繫玲人,心病還須心藥醫",很多在意識層面解決不了的困擾,往往都是從深層的心靈處發出,那兒就是我們的漕意識,而既然解不開的結是在潛意識中,要處理它便得在根源處著手,困擾才能被完全根除.

  在我們自出娘胎以來,每時每刻都在經驗生活,我們在生活中的任何記憶,體驗和感受,都會全收藏在我們的湣意識中,無論是有用的記憶或無用的記憶,開心的記憶和不愉快的記憶,都會永久留在記憶之中,在需要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會在記憶中召喚有用的出來使用,但一些不愉快的記憶卻會在你不想遇上它的時候走出來,或者靜悄悄地時刻影響著你,令你不高興.在你經過一般的頭腦"意識"分析,努力改善後仍解決不了問題,便需要考慮進入去心靈深處"潛意識",以適合的方便把心靈問題建決

  例如A君在小學時,常被一名同班同學欺凌,當A君長大後已是一名身材健壯的男子,其實已再不容易讓別人欺凌到他,但他覺得自己很怕與B同事相處,因為A君發現B同事的樣子很像當年欺凌自己的同學仔,B同事對A君而言是一點威脅也沒有的,但A君就總是怕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童年陰影",這是以往的不快記憶/恐懼記憶/挫敗記憶常常影響著我們,這些從深層記憶出來的問題很不易解決,或從潛意識出來的問題更不易發現和更難解決.

  催眠便是一種可以直達深層記憶或潛意識的渠道,讓你發現根本問題的根源,更可以在潛意識的層面去處理這些問題,問題便由根本處被解決,所以催眠治療能處理一般意識解決不了的心理困擾,道理便在於此.

   特別適合由催眠治療協助的心理困擾,如心靈創傷/自信低落/自尊受傷/失控的焦慮/不知名的恐懼/抑鬱困擾/戒不掉的陋習/總放不開的心結/由心理困擾引致的健康問題/性格問題/人際問題 ……等等.

  因為催眠治療能更快地找出根源問題的所在,而且作用的層面在影響力強大的潛意識層面,所以催眠治療的速度和效果,是一般的心理治療難以比較的,而凡與心靈和記憶有關的困擾和問題,催眠治療都可以提供一定的協助或舒緩,是十分全面而效宏的治療方法。

神通、神功、催眠與信仰

人類自以為是的本性仰制了啟發智慧的途徑,有限的知識對無法解釋、巧合、或不知道的未知事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另外一種大多數人認同的未知來填補,滿足腦子的補償作用。所謂的大多數人認同的事物要具備有以下最基本相當的條件:

    一. 歷史悠久。

    二. 表相善良。

    三. 具有說服力。

    四. 大多數人認同。

    五. 勢力龐大。

    六. 無法求證。

    七. 可以得到欲望的索求。

    八. 可以產生畏懼與害怕。

    九.可以做到超出人類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十. 具有合法保障權。

    配合有利條件:

    一. 莊嚴的場所、地點。

    二. 權威的傳達人。

    三. 悠久的形象、商標。

    四. 摹擬兩可的白紙、黑字說法證據。

    五. 他人以及眾人的經驗。

    六. 似懂非懂的抽象形容方式。

    七.轉換成文化從小灌輸觀念連結腦神經元。

    八. 強化觀念。

    種種完美的有利組合與配合條件之下,連結人類基本上不完美的本性,只要是人,不管這個人是有多深的學問多高的學歷、地位與職務,不管這個人是貧、賤、富、貴,腦子一旦產生認同感與連結之後就根深蒂固傳換成為類似基因的相信種子變成已知。已知就是腦子可以連結已經知道的事物,再予以強化後,無論是負面或正面的已知,在我們的腦子裡是以一種快樂的符號代表。相反的未知卻是以一種痛苦的符號代表,任何生物都會選擇快樂而非痛苦的理論,負面的已知當然也代表快樂的符號(痛苦的快樂~壞習慣的養成)。

    由此可見凡任何信仰都是由外界訊息傳導進入到我們腦子裡的,不同文化環境傳達不同訊息的相信系統種子,信仰自然就會不一樣,已知當然也各有差異。像歐美國家的天主教、基督教信仰,中東地區的回教信仰,印度地區的婆羅門教、印度教、佛教信仰,台灣地區道教與佛教結合的改良型信仰,中國地區無神論沒有宗教信仰也是一種信仰等等,除此全球各地區的原住民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其實如果仔細討論信仰有上千萬種之多。

    無論是什麼樣的信仰,大部份國家都是自由的而且立法保障的。

催眠認知Q&A

民眾對催眠的認知大都來自電視、報章、雜誌,電視裡的催眠表演使觀眾造成許多假象及錯誤的認知如下:

    Q:

    催眠要多久時間?

    A:

    產生催眠現象的時間因人而異,大約需要15~40分鐘。電視上的催眠表演或示範,過程與講解電視台大都省略了,因為電視台為避免觀眾好奇同時照著催眠師的方式做,萬一觀眾在電視機前面產生催眠現象,難以控制。

    Q:

    為什麼手指輕輕一彈就立刻可以進入催眠狀態?

    A:

    一旦進入催眠現象之後,催眠師會預設建議,下次只要使用催眠師的預設建議,被催眠者就會即刻回到催眠現象中,因此電視上的催眠師表演只要手指輕輕一彈(手指一彈就是預設建議),被催眠者立刻就會進入到催眠狀態。

    Q:

    催眠後外表為什麼看起來像是睡著了?

    A:

    被催眠之後外表像是睡著了,但是並沒有睡著(請參考:睡眠與催眠),被催眠者的肌肉放鬆,放鬆是一種愉快訊號,尤其是眼皮的小肌肉,因為放鬆之後會想要閉起來,漸進式大肌肉隨後放鬆,全身放鬆的情形很難發生在一般人身上,除了睡覺之外。

    民眾的認知大都以外在符號表象形容,眼睛閉起來完全放鬆的表象看起來最接近睡覺的,所以許多人認為催眠之後就是睡著了,這是錯誤的認知。其實催眠並不是睡覺,相反的剛進入催眠時腦子甚至比清醒時還要敏銳八倍,所以有許多專業人士形容催眠應該以更醒覺來形容。

    Q:

    催眠清醒之後,被催眠者是不是什麼事都不記得了?

    A:

    催眠之後潛意識是非常活躍的,意識同時也可以察覺到外在訊息的傳遞,只是意識已經不負責主控而交由潛意識來主控。被催眠者在輕度催眠對過程中對所發生的一切是非常清楚的,清醒之後甚至會錯誤認為沒有被催眠。

    補充說明:

    催眠運用腦子的範圍非常廣泛,這涉及到催眠師的專業領域。若催眠師運用在童期受虐治療上或刑事偵察上時,可以在存提記憶上轉移認知,使被催眠者進入更深度的潛意識,去除意識察覺產生自發性健忘。這部份涉及到催眠的技巧、深度及聽話度(Suggestibility)的專業問題,並不是每一個催眠師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一個人在第一次催眠時都可以產生自發性健忘的。依催眠師對症狀的判斷,在治療各種不同症狀上,進入到不同深度對症治療。

    Q:

    為什麼有些人可以被催眠?有些人沒法被催眠?

    A:

    這是催眠師的問題,催眠師是否專業?這就是最有效的証明,對專業催眠師來說,只要腦子沒有受過傷害,腦細胞沒有壞死,都可以產生催眠現象,換句話說:只要是正常人都是可以被催眠的,並沒有所謂的無法被催眠的正常人。

    Q:

    催眠為什麼那麼神奇嗎?

    A:

    對不了解腦子理論的人來說催眠的確非常神奇,就像以前的人不了解飛行一樣,要把這麼大的物體帶上天空是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知道原理之後就沒有那麼神奇了。

    Q:

    為什麼催眠能改變壞習慣?

    A:

    我們的腦子是個最美麗的內宇宙,記錄著所有人類演化過程,更記錄著從出生到現在的記憶。腦子成長過程分成幾個階段,出生嬰兒至成長發育期間,沒有分辨好壞、對錯的能力,以致任何正負面訊息都會非自願性的被全部接收。

    這些訊息一旦被接收之後就成為腦子的已知(神經元通往腦子的程式通路)。倘若父母給予一個鬼會抓不聽話的孩子的負面訊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再看到鬼片聽到鬼故事,加強了鬼的印象,一輩子都會怕鬼。這些過去的錯誤訊息記憶在我們深沈的潛意識腦子裡,不是在意識腦子,所以意識修正一個錯誤,可能要重複許許多多次,並加強印象,使潛意識接受後才有可能改變。

    催眠之後是直接進入潛意識腦子溝通,針對負面習慣予以技巧性的疏通、修正、改善,內容非常複難。若對催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專業催眠訓練師課程。

    Q:

    為什麼許多被催眠者清醒之後會認為沒有被催眠了

    A:

    被催眠過的人懷疑自己是否被催眠了?其認知差異如下

    一、 發生催眠現象後是無味、無色只有感覺,而被催眠者尋找被催眠的感覺是用感覺去尋找的,所謂的感覺因人而異,而且是絕對主觀的。憑感覺去尋找感覺,感覺已經被當事人使用當中想要尋找的感覺自然是找不到的。

    二、 情緒偏的太高表示想法過度主觀,還沒有被催眠前就會先自我認定催眠之後的感覺,這種自我感覺認定每一個人標準都不一樣,涉及當事人參考過去所接收的錯誤訊息(從報章、雜誌、電視),有些情緒偏的高人可能認為(既設立場)被催眠後是完全無意識的,也有些人認為催眠後可以看到前世,更有些人認為被催眠後會講出心裡不該講的話,大多數人害怕失控的感覺,也有些人擔心回不來等等荒謬有趣的錯誤認知。

    既設立場與事實之間的誤差所產生的認知差異,就是懷疑,其實懷疑至少有一半已經是錯誤的了。

    三、 舞台催眠表演時做出異於往常之行為,自己無法說服自己,又不知到如何向他人解釋,沒有台階下,乾脆以配合催眠師的說法來掩飾內心的尷尬。

    四、 對催眠完全不了解,腦子沒有內容資料可尋,否定事實對腦子來說是最快、最簡單的快樂符號。

    相同的情形同樣會發生在喝醉酒的朋友們身上,有些人認為喝酒喝的爛醉如泥,完全尚失意識,不省人事才算是喝醉。有些人則認為頭暈暈的就是喝醉了。也有些人則認為臉紅就已經是喝醉了。也有一些朋友認為菜裡的料酒就足夠讓他(她)們醉倒。

    每一個人對喝醉酒的感覺定義都不一樣。但是有一些情緒偏高的朋友,喝醉酒以後連站都站不直,身體搖搖晃晃,旁人告訴他(她)已經喝醉,不要再喝了。他(她)會說:我沒有喝醉,還要再喝的這種朋友,就是認知差異的另一種範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