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2015年推出以来,迅速占据了国内网约车市场,通过一款软件,国家大众创业方针在有车群体中率先实现,同时,滴滴一下,我们出行变得更加简单、更加便捷,短途出行不用为排队买票而烦恼,晚点归家也不用为没车纠结。前期,网上一段视频广为流传,台湾前政客在电视直播中大赞大陆科技发达,其中就提到了滴滴出行,她描述得很生动,略显夸张,更是声称此举领先了台湾20年。
任何一个市场拓荒过后就会慢慢饱和,当加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规范,必然会产生混乱。在近两三年的时间里,滴滴出行为代表的网约车如雨后春笋,很快占据了国内市场,这代表一种民意,也代表一种发展,打破了传统行业的垄断体系;出行的经历中,我们遇到的多数车主,也都彬彬有礼,素养很高,安全准数,给我们一段美好的旅途时光。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一些软件发展之初就存在的漏洞正在蔓延,小问题正在扩大化,一些规范仍未形成,站在乘客的角度,我们姑且不论、不谈顶层的设计问题和政策走向,就说我们用实践换来的一些切身感受。
有一种苦叫临时变卦。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约车由于门槛比较低,投资快速便捷,成了很多人干“副业”的香饽饽,这本来是好事,人气高能助推产业发展,但问题是,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衡量,导致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一,虽然规定每天不能超过3次取消订单,但有的车主信誉真的让人着急。上周,笔者就遇到个有苦说不出的情况,由于单位比较偏僻,周末5点下班后从公司回家,大多都需要叫车,由于当晚有个聚会,考虑到提前量,于是3点就预约了一位滴滴师傅,直到4:40,对方回电话(这算正常情况,本来是体现师傅的准时),问我能不能4:50上车。我说“单位5点才下班,不能提前走”。然后他的回答是“我还有客户,赶时间,来不及等你,我取消行程了”。我有个疑惑,面对网约车,到底谁该尊重谁?十分钟都不能等么?如果这类情况他能提前告知,或许也不至于我整整迟了一个小时才赶回家。
顺风车引发的“等待”。
顺风车,顾名思义,大多数情况下是指拼车出行,或者顺路接送。滴滴出行软件有个分项就是顺风车,随着司机人数的增加,抢单变得越来越难,于是就出现了个现象,用车主自己的话说,叫做“有单子,先抢了再说”。有位车主归纳了一句话,在此分享:“在顺风车上,最痛苦的是第一个上车,最煎熬的是最后一个下车”,说的就是等待的苦。有位朋友叫了部顺风车去机场,提前两个小时出发,按照正常的行程,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但他的“顺风车”却走了两个半小时,最后飞机没赶上,为此事还闹到了派出所。
“新手”带来的旅途惊险。
顾名思义,就是驾驶技术的短板。加入滴滴出行,其实对驾驶技术没有特殊要求,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只要有驾照即可。遇到位女司机,一上车就看见她双手紧握方向盘,一路行程,我倒更觉得自己是位教练,不管是路还是车速,都在帮她观察,全程神经高度紧张,最后她很不好意思的给我说“抱歉,好长时间没开车了,手有点生”。对于我们这类人来说,这倒还是可以接受,毕竟态度还是诚恳的;但换作其他乘客,倒未必能如此释怀,大多数人出行,最讲究的,就是安全踏实。如果遇上一位这样的车手,你该当如何?
“路痴”如何送你安全到家。
虽然导航已经成为我们外出的一种必不可少,但导航却不是百分之百精准,带错路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人类对科技的依赖首先要建立在自己有辨别能力的基础上,这说明对驾驶员是有要求的。朋友说,有一次他从外地晚归,因为喝了酒,路上没注意行程,司机在途中折腾了2个多小时后,把他拉到了邻市的同名地点,因为酒精的缘故,下车走了好久他才发现走错了地方。这还算比较正常的,出行中,找不到定位点、走绕路、临时纠正行程,屡见不鲜,影响心情,耽误时间。
以上列举的只是几个“小问题”,但却真实的反映出目前滴滴出行市场需要进行规范和完善的大问题,网约车带给我们生活快捷和便利,更应该用好规范好,造福更多的人,而不能做虎头蛇尾,在几年过后只是昙花一现。任何行业,建章立制比扩充市场更重要,因为,得到一时认可不难,受到长期支持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