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向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作者王昱,主要探究了一对只有高中文凭的、以自行车维修的兄弟俩,为啥能够带领人类完成几千年来的梦想,摘得开启航空时代的桂冠呢?
文章撇开大多数励志传记经典手法,客观公正地对比同一时代其他探索者,从而找到莱特兄弟成功的终极原因。
比什么?比先手,比勤奋,还是比勇敢,显然都不是。文中提到19世纪后半叶,发明比空气重且自带动力的飞行器是个热门项目,多少人豁出毕生时间、精力、金钱甚至生命,德国航天先驱奥托.李林塔尔一生搞了3000多次飞行实验,都没有成功。而莱特兄弟从1899年才正式开始第一架模型机的制造,到了1903年就一飞冲天前后不到五年,实验也就几百次。
甚至当时科学泰斗西蒙.纽科姆断言:任何重于空气的机械都不可能飞起来,即便能够成功起飞,也无法解决着陆问题,换言之,就是假如你真飞上去了,那么就会一直上升下去,直至飞出地球,就不可能降落了。
那是什么让历史选择了这对兄弟,并让他们永载史册呢?文中介绍到,与大部分先驱者一味蛮干相比,莱特兄弟计划之初,就尊重科学,认真研读了19世纪初空气动力学之父乔治.凯利爵士的理论,这一点,上面提到的李林塔尔也是在他人生最后10年才认识到的,所以,莱特兄弟设计的飞机1.0版本,是同时代模拟机型中,最不像鸟的作品,正是这种基于客观理论而非主观臆断,逻辑起点就超越了无数前辈。
不仅如此,莱特兄弟这对高中生组合,十分注重实验效率,没有进行草率的试飞,而是创新性地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风洞,进行所谓的风洞实验,这一点一直延续至今,待到风洞实验成熟后,再正式试飞。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研发时间,更为后续试飞提高了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了风险。因为之前很多先驱者,盲目之下,第一次试飞就命丧蓝天,魂留九重,遗憾地接受了冲动的惩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之前的理性、勇敢之前的谨慎、拼搏之中的思索,对于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尤为重要。有人说,有的事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越努力越偏航,一味莽撞蛮干,只会越错越多。正如大家熟知的,凡事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向大家推荐这个故事,正是基于认可作者的选题,与大部分励志故事比,人民在一个人成功后,强调并赞美他的,总是冠以勤奋、勇敢、拼搏等,而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入木三分,学深学透。诚如去年故宫博物院取消现场售票、互联网大咖忙着造未来汽车等等,我们这个时代,勇于突破,不断创新,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