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东是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为之伤透了脑筋。
一节美术课上,小东违犯课堂纪律,老师批评了他几句,并没有说什么出格的难听话。可他却脸色大变,站起来扭头往教室外走,边走边喊:“我不活了,我要跳楼!”老师大惊,连忙让门口的同学拦住他,并请来了班主任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小东成绩并不很差,虽然平时课堂上老师不敢怎么管他,但到考试的时候,他也总能考个80分左右,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可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却处得很不好,平时同学们都躲着他。因为大家都怕“惹出事端”。
诸如这种美术课上发生的“要挟”事件,在小东的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因为学习与工作繁忙,小东的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小东一出生便由爷爷奶奶承担起养育责任。尤其是1至3岁期间,他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从这一点上看,他也是一个“苦孩子”。
幼儿时期,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他便养成了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大哭不止的习惯。结果当然是每次哭,总能如愿。这种习惯从小便在他身上扎下了根,并野蛮生长。
由于溺爱,爷爷奶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摔倒了,哭,奶奶拿起棍子捣地,边捣嘴里边叨叨:“让你拌倒我孙子,打你,打你!”被椅子磕一下,哭,爷爷照椅背上用力拍几下:“让你磕我家小东东,打你,打你!”即使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一点小的摩擦,爷爷奶奶也多是庇护有加,更多的是对别人的埋怨与指责。因此,出了问题责任在别人已成为他的思维定势。
上学后,如果哪点不如意,他就会对同学动手,从不吃一点亏。老师批评他,他就哭闹;请家长来,家长态度很好,但包庇溺爱之状不改。以至于竟然出现了文中开头“扬言跳楼”的事件。
我们没有了解到这孩子现在在家里有没有用类似办法“要挟”家长,因为家长并不愿谈此类事。但“扬言跳楼”一事一出,老师与学校骇然,因为“安全是第一要务”。学校委派副校长、主任与家长进行了长谈,希望家长能认真对待此事。虽然谈话进行了,但可以想见,经历此事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小东的批评会更少了,因为谁不畏惧“逼孩子跳楼事件”呢?学校是经不起任何“安全”事件的折腾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小东在与老师、学校的较量中,再次“胜出”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会走向何方?也许会有一个机缘,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健康的成长。但这样的机缘无疑首先应当在家里发生,应当由孩子的家长去引发这样的改变。
(2)
小武今年上二年级。课间他又与同学打架了。这次他打的是一个平时并不爱说话的戴眼镜的男孩子。
下课时,小武在课桌上玩从家里带来的一个玩具。那个戴眼镜的男孩子从他身边过,不小心碰了他一下,玩具掉地上了,并没有摔坏。小武不干了,上来一拳,把那个男孩子的眼镜打掉在地上,一个镜片摔碎了。
因为牵涉到赔偿的问题,老师给小武的爸爸打了电话。
老师怎么都没有想到,小武的爸爸来到学校,竟然当着老师的面,上去就给了小武一脚。二年级的孩子哪经得住这一脚,一个踉跄,坐在地上。吓得老师连忙上前拉住小武爸爸……
事后,经过询问小武,老师才知道,类似这样挨打的事,在小武那儿早已是司空见惯。小武的爸爸脾气暴躁,高兴了会给他买一堆好吃的、好玩的;可一旦发起脾气了,二话不说,上去就打。
至此,老师才明白,为什么小武经常与同学打架。
(3)
三年级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我的妈妈。
别的孩子都开始写起来,小强却迟迟不动笔。
老师走来来问他:“为什么不写?”
小强说:“我不想写。”
“为什么?”
“因为她是个贱货!”
老师愕然!
事后,老师才了解到,其实小强的妈妈也是一名老师,而且据说还是家长和学生都评价不错的一位老师。可是因为夫妻感情不合,父母离婚了。小强跟着爸爸过。爷爷、奶奶把家庭的不幸归罪于小强的妈妈,所以整天当着小强的面数落她妈妈的诸多不是。耳濡目染之下,小强对妈妈有了强烈的抵触情绪,所以才会说出那不该说的话来。
(4)
小美的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她在单位工作样样做得好。可是在办公室里,每当同事夸赞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她总是有几分尴尬。
小美在班上的成绩平平,最让小美妈妈生气的是她学习上拖拖拉拉,做作业磨磨蹭蹭,与妈妈做事的风格迥异。
其实,小美妈妈在孩子身上真没有少花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她下班就陪着孩子写作业。只要看见小美有了空闲时间,她就会想方设法地让它变得“有意义”起来。为此,她给小美报了钢琴班、舞蹈班、绘画班,和别的孩子比,小美“上班”的时间多,被妈妈看着写作业的时间多,玩的时间少。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小美妈妈所设想的那种种美好,小美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优秀。相反,她做事拖拉、磨蹭的毛病却愈来愈突出。写作业时,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她就会拿起身边的小玩艺玩;有时候,妈妈在身边,她也是磨磨蹭蹭,甚至发呆。学习没有效率,时间耗了不少,效果却并不好。
小美私下给同学说,在家里妈妈给买了许多的教辅资料,只要作业写完了,妈妈就会拿出一本教辅来,让她做上面的题,这使她十分烦恼。可是,面对强势的妈妈她又不敢反驳,反正写完了也没有自由,所以就这样和妈妈耗着。长此以往,就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
(5)
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大多会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家长的存在。
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港湾,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但他同时指出:“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要考驾照才能开车,这是一个社会常识。“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证’就可以了。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100倍、1000倍!”朱永新说,一个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再到养育方式是一门大学问。“但是,我们竟然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了,这不公平。”
当前,许多有识之士也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少地方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一些相应的培训。
“教育即影响”,这种影响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如果从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来说,来自于家长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找问题的根源。
我们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药无贵贱,关键是对症。找准病因,消除病根,病才能痊愈。
可是,很多时候,孩子得病,病根却在家长的身上。“孩子有病,家长吃药”看似荒谬,很多时候却是治疗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