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孩子们上完美术课后,我们决定去吃点快餐,然后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次选电影,我们没做任何功课,既没看预告片,也没看解说,只是看到这是一部动画电影,豆瓣评分还不错,就选择了《浪浪山的小妖怪》。
这部电影的画面风格和迪士尼那种萌萌的人物形象不同,主角是一群小有名气的小妖怪:野猪怪、大猩猩、黄鼠狼、蛤蟆精。他们向往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于是组成了山寨版的取经队伍,按照唐僧师徒的模式,开启了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探险之旅。
电影里有很多情节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比如,改稿改到快发疯的公鸡画师,无论怎么画都揣摩不到甲方的心思,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乙方单位的日常写照吗?大家在公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共情。再比如,一心向往稳定工作的蛤蟆精,费尽心思终于进了大王洞,却因为刷锅时 “洗得太干净” 而惹怒了领导,铁饭碗也被砸了,这不就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勤勤恳恳工作,却不知道怎么就成了领导的情绪出气筒吗?还有黄鼠狼,为了更贴合沙僧的人物特点,改掉了自己 “话痨” 的毛病,却发现当自己不再扮演沙僧时,也失去了话痨的天性。这不就像我们很多时候为了迎合社会的评判标准,压抑了自己的天性,到头来才发现真正的自己已经迷失了吗?
我们全家四口一起去看的这部电影。两个孩子时不时被电影中的搞笑情节逗得哈哈大笑,而大人们则在欢笑之后看到了更多的人间真实。当弥勒佛把法器丢给黄毛怪,让唐僧四人继续完成九九八十一难的任务时,我们才明白,终点有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设定的。如果我们只为了到达终点而活着,就会在奔波中失去自我。最重要的是,在追寻的过程中保持自我,就像野猪怪说的那样:“我只想按我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