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看见”孩子,许多父母们或许会想:我和孩子在一起,两只眼睛想不看见孩子也难啊!而其实许多父母哪怕是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也是看不见孩子的。
今天在群里一位妈妈求助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该如何处理。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原因:
一,孩子到了青春期探索自己的时候了。探索自己能做什么,有多少自主。孩子开始做与父母期望相反的事情。因为这是最简单也最自然的表现自己不同的方式。
二、妈妈对孩子有许多的评判和不认可。在妈妈认知里:孩子太多太多的坏习惯;不压制孩子,孩子会得寸进尺;孩子太另类。与众不同,孩子回家不叫爸妈,说话也爱理不理等等
带着这些认知的有色眼镜。妈妈看不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是什么。所以和孩子一直在事件上抗争。要么禁止要么满足。而孩子则一直和母亲的权威以及不认可在抗争。
这就是看不见孩子。自己的评判和自己的标准障碍住了自己看见孩子。
而“看见” 就是 看孩子的感受,看孩子的原因,帮孩子说出来 。不带自己的评价和讲道理。
分享一下我昨晚“看见”孩子的一个过程。
儿子幼儿园周一有全校园的升国旗活动。有一个国旗下讲话的项目。我想快毕业了还一次都没参加过会很可惜。以前问过他想不想参加。他说想。于是这次没有问他就报名了。
昨天晚上他说不想参加,让我和老师说取消掉。开始我和老公也是说报名了就不能取消了。特别是我想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既然决定做就要好好做。(这是我的标准)
孩子还是说: 不想上去。
我停止了我的那一套说法。
开始问他:你是担心讲不好小朋友会笑话你吗?
他说是的。
我忍住了这里准备给建议让他多练习就会讲好了。
继续问:是因为你新闻播报的时候小朋友们没怎么听吗?
他说:是的。他们都讲话。
我说:是只有你上去才讲话还是别人去讲播报的时候也讲话?(这里我是想了解下资料是针对孩子的吗)
他说:别人上去的时候也讲。我就没讲话。(这里忘记赞赏他了)
然后我说:恩,你是觉得你播报时候他们讲话是不尊重你吗?
他说:是的(我怀疑他懂不懂尊重是啥意思还是个问题呢。但我想让孩子学会用感受词表达自己)
然后我说:嗯,那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小朋友不讲话呢?请老师帮忙在开始的时候说下让大家安静听好吗?
他说:好,但还是有人讲话怎么办?
我说:是啊!怎么办呢?(当我也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就把问题问出来 )
他说:那就把讲话的人做成肉饼。(一定忌讳自己有评判,什么孩子这样想太有攻击性 不好啊这些乱七八糟的自我标准)
我说:哇,肉饼啊!那加点番茄酱就成红色的肉饼了。
孩子咯咯的笑。
我说:还可以加点什么颜色呢?
然后就和孩子一起想:加什么会成蓝色,有了,加点蓝莓吧!
继续加什么会成绿色,加什么会成紫色,加什么会成橙色。
然后明显感觉孩子放松下来了。
于是我说:好了,我们好好睡觉吧。明天我们路上再把稿子多读几遍。
他说:好的。就睡着了。
开始的时候拒绝孩子,和孩子讲道理,带着我认为要培养孩子的素质的好的东西给孩子。都是从事件上出发,从我看待事件的角度出发,焦点在事情。但孩子就是不要去。而后来换的方式是焦点在孩子的感受,孩子不做这件事的原因,焦点在人。
只有看见了孩子了,让孩子知道被看见了。孩子就会有力量去自己克服自己遇到的困难。我们只用给予“看见” “ 陪伴” 自然给孩子带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