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出了所有集合的类图:
- 每个接口做的事情非常明确,比如 Serializable,只负责序列化,Cloneable 只负责拷贝,Map 只负责定义 Map 的接口,整个图看起来虽然接口众多,但职责都很清晰;
- 复杂功能通过接口的继承来实现,比如 ArrayList 通过实现了 Serializable、Cloneable、RandomAccess、AbstractList、List 等接口,从而拥有了序列化、拷贝、对数组各种操作定义等各种功能;
- 上述类图只能看见继承的关系,组合的关系还看不出来,比如说 Set 组合封装 Map 的底层能力等。
上述设计的最大好处是,每个接口能力职责单一,众多的接口变成了接口能力的积累,假设我们想再实现一个数据结构类,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已有的能力接口中,挑选出能满足需求的能力接口,进行一些简单的组装,从而加快开发速度。
这种思想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被使用,我们会把一些通用的代码块抽象出来,沉淀成代码块池,碰到不同的场景的时候,我们就从代码块池中,把我们需要的代码块提取出来,进行简单的编排和组装,从而实现我们需要的场景功能。
1.集合迭代
在讲具体迭代方式之前,先来看一下迭代的顶层接口:Iterable。在看具体源码前先明白两个问题:
- Iterable有什么用呢?实现了Itrable接口就能进行迭代(遍历)操作。
- 为什么我在ArrayList中没有看见它实现Iterable呢?从上面的类图中可以看到,集合的顶级接口Collection实现了Iterable,但这里注意一点,Map并没有实现Iterable(map的迭代第二部分再讲解)。
public interface Iterable<T> {
Iterator<T> iterator()
default void forEach(Consumer<? super T> action) {
Objects.requireNonNull(action);
for (T t : this) {
action.accept(t);
}
}
default Spliterator<T> spliterator() {
return Spliterators.spliteratorUnknownSize(iterator(), 0);
}
}
从接口中我们看到遍历的手段有两种:
- 迭代器Iterator,可以实现多个Iterator进行多种方法的迭代(前序,后序...)
- forEach方法,一般由具体子类重写该方法
这里注意一点,Iterator 和 forEach 都需要要进行迭代的类自行实现。
1.1 方式一:迭代器Iterator
常由内部类实现,iterator方法返回,一般用于要对集合进行删除的情景
- 迭代器是一种设计模式,封装了对集合的遍历,使得不用了解集合的内部细节,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遍历不同的集合
- 迭代器不允许使用集合方法进行集合增删,但是可以对集合的元素操作(如set()),还可以使用迭代器的remove()
- 不能使用集合的 put 和 remove 方法
- 可用于集合元素属性的修改:set方法
- remove操作:是Iterator的remove方法
这里特别注意一点,一定要在next()后使用,比如删除第一个元素,要先next然后才能remove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E> {
// 每次next之前,先调用此方法探测是否迭代到终点
boolean hasNext();
// 返回当前迭代元素 ,同时,迭代游标后移
E next();
/*删除最近一次已近迭代出出去的那个元素。
只有当next执行完后,才能调用remove函数。
比如你要删除第一个元素,不能直接调用 remove() 而要先next一下( );
在没有先调用next 就调用remove方法是会抛出异常的。
这个和MySQL中的ResultSet很类似
*/
void remov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remove");
}
}
- 迭代器使用示例:
// iterator是集合的自己Iterator构造方法
Iterator it = lis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it.next();
}
1.2 方式二:forEach方法
本质是对for循环的封装,配合lamada使用,一般用于修改集合对象属性的情景
// ArrayList.forEach()
@Override
public void forEach(Consumer<? super E> action) {
// 判断非空
Objects.requireNonNull(action);
// modCount的原始值被拷贝
final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final E[] elementData = (E[]) this.elementData;
final int size = this.size;
// 每次循环都会判断数组有没有被修改,一旦被修改,停止循环
for (int i=0;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i < size; i++) {
// 执行循环内容,action 代表我们要干的事情
action.accept(elementData[i]);
}
// 数组如果被修改了,抛异常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
- 因为在Iterable接口中default修饰,所以必须自身实现而子类不一定要重写,在jdk8时所有集合都实现了forEach方法
- forEach:
- 修改对象属性:通过set方法
- 不能进行增删操作:modCount
- 使用示例:
list.forEach(l -> {
l.setName("zs");
l.setAge(18);
})
1.3 方式三:增强for循环
本质是对Iterator的简化与封装,一般用于只遍历集合的情况
- 增强for循环:
- 可以用于集合中元素属性值的修改:set方法
- 但不能对集合新增或者删除:modCount控制
- 使用示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Person> people = new ArrayList<>();
people.add(new Person("zs"));
people.add(new Person("lisi"));
// 调用增强for循环
for(Person p: people) {
// 通过set修改对象属性值,成功
p.setName("abc");
}
System.out.println(people); // abc,abc
}
2.Map迭代
从文章首部的类图中可以看到,map并未实现Itrable接口,那map该如何进行迭代呢?
通过set的Iterator进行迭代
最高层Map接口定义了forEach方法
2.1 方式一:Set.iterator
Map 对 key、value 和 entity(节点) 都提供了以 Set 为基础的迭代器。这些迭代器可以通过map.~Set().iterator()
进行获取
- 迭代key:HashMap --keySet()--> KeySet --iterator()--> KeyIterator
- 迭代value:HashMap --values()--> Values--iterator()--> ValueIterator
- 迭代key:HashMap --entrySet()--> EntrySet--iterator()--> EntryIterator
虽然是不同的迭代器,但是它们本质上却没有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 都继承了HashIterator,即拥有HashIterator的所有方法
abstract class HashIterator {
Node<K,V> next; // next entry to return
Node<K,V> current; // current entry
int expectedModCount; // for fast-fail
int index; // current slot
HashIterator() {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Node<K,V>[] t = table;
current = next = null;
index = 0;
if (t != null && size > 0) { // advance to first entry
do {} while (index < t.length && (next = t[index++]) == null);
}
}
......
}
- 都只有一个方法:next(),而且里面调用的都是 HashIterator.nextNode(),只不过最后在node中取值不同
final class KeyIterator extends Hash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K> {
public final K next() { return nextNode().key; } // 调用父类的nextNode方法,返回node的key
}
final class ValueIterator extends Hash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V> {
public final V next() { return nextNode().value; } // 调用父类的nextNode方法,返回node的value
}
final class EntryIterator extends Hash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Map.Entry<K,V>> {
public final Map.Entry<K,V> next() { return nextNode(); } // 调用父类的nextNode方法,返回node
}
使用示例:
Iterator<Map.Entry<String,String>> it = map.entrySet().iterator
while (it.hasNext()) {
Map.Entry<String,String> me = it.next();
// 获取key
me.getkey();
// 获取value
me.getValue();
}
2.2 方式二:Map.forEach
Map中定义的forEach,default修饰,实际上也是调用entrySet
default void forEach(BiConsumer<? super K, ? super V> action) {
Objects.requireNonNull(action);
for (Map.Entry<K, V> entry : entrySet()) {
K k;
V v;
try {
k = entry.getKey();
v = entry.getValue();
} catch(IllegalStateException ise) {
// this usually means the entry is no longer in the map.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ise);
}
action.accept(k, v);
}
}
HashMap的forEach方法源码:
@Override
public void forEach(BiConsumer<? super K, ? super V> action) {
Node<K,V>[] tab;
if (action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size > 0 && (tab = table) != null) {
int mc = modCount;
for (int i = 0; i < tab.length; ++i) {
for (Node<K,V> e = tab[i]; e != null; e = e.next)
action.accept(e.key, e.value);
}
if (modCount != mc)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
3.批量操作
3.1 批量新增
下面列出 ArrayList.addAll 方法的源码: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umNew = a.length;
// 确保容量充足,整个过程只会扩容一次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numNew);
// 进行数组的拷贝
System.arraycopy(a, 0, elementData, size, numNew);
size += numNew;
return numNew != 0;
}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批量新增的过程中,只扩容了一次,HashMap 的 putAll 方法也是如此,整个新增过程只会扩容一次,大大缩短了批量新增的时间,提高了性能。
所以当碰到集合批量拷贝,批量新增场景,要提高新增性能的时候 ,就可以从目标集合初始化方面入手。
这里也提醒了我们,在容器初始化的时候,最好能给容器赋上初始值,这样可以防止在 put 的过程中不断的扩容,从而缩短时间,上章 HashSet 的源码演示了给 HashMap 赋初始值的公式为:取括号内两者的最大值(期望的值/0.75+1,默认值 16)。
使用示例:
在 List 和 Map 大量数据新增的时候,我们不要使用 for 循环 + add/put 方法新增,这样子会有很大的扩容成本,我们应该尽量使用 addAll 和 putAll 方法进行新增,下面以 ArrayList 为例写了一个 demo 如下,演示了两种方案的性能对比:
@Test
public void testBatchInsert(){
// 准备拷贝数据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for(int i=0;i<3000000;i++){
list.add(i);
}
// for 循环 + add
ArrayList<Integer> list2 = new ArrayList<>();
long start1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list.size();i++){
list2.add(list.get(i));
}
log.info("单个 for 循环新增 300 w 个,耗时{}",System.currentTimeMillis()-start1);
// 批量新增
ArrayList<Integer> list3 = new ArrayList<>();
long start2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list3.addAll(list);
log.info("批量新增 300 w 个,耗时{}",System.currentTimeMillis()-start2);
}
最后打印出来的日志为:
16:52:59.865 [main] INFO demo.one.ArrayListDemo - 单个 for 循环新增 300 w 个,耗时1518
16:52:59.880 [main] INFO demo.one.ArrayListDemo - 批量新增 300 w 个,耗时8
可以看到,批量新增方法性能是单个新增方法性能的 189 倍,主要原因在于批量新增,只会扩容一次,大大缩短了运行时间,而单个新增,每次到达扩容阀值时,都会进行扩容,在整个过程中就会不断的扩容,浪费了很多时间
3.2 批量删除
批量删除 ArrayList 提供了 removeAll 的方法,HashMap 没有提供批量删除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下 removeAll 的源码实现,是如何提高性能的:
// 批量删除,removeAll 方法底层调用的是 batchRemove 方法
// complement 参数默认是 false,false 的意思是数组中不包含 c 中数据的节点往头移动
// true 意思是数组中包含 c 中数据的节点往头移动,这个是根据你要删除数据和原数组大小的比例来决定的
// 如果你要删除的数据很多,选择 false 性能更好,当然 removeAll 方法默认就是 false。
private boolean batchRemove(Collection<?> c, boolean complement) {
final Object[] elementData = this.elementData;
// r 表示当前循环的位置、w 位置之前都是不需要被删除的数据,w 位置之后都是需要被删除的数据
int r = 0, w = 0;
boolean modified = false;
try {
// 从 0 位置开始判断,当前数组中元素是不是要被删除的元素,不是的话移到数组头
for (; r < size; r++)
if (c.contains(elementData[r]) == complement)
elementData[w++] = elementData[r];
} finally {
// r 和 size 不等,说明在 try 过程中发生了异常,在 r 处断开
// 把 r 位置之后的数组移动到 w 位置之后(r 位置之后的数组数据都是没有判断过的数据,这样不会影响没有判断
// 的数据,判断过的数据可以被删除)
if (r != size) {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r,
elementData, w,
size - r);
w += size - r;
}
// w != size 说明数组中是有数据需要被删除的
// 如果 w、size 相等,说明没有数据需要被删除
if (w != size) {
// w 之后都是需要删除的数据,赋值为空,帮助 gc。
for (int i = w; i < size; i++)
elementData[i] = null;
modCount += size - w;
size = w;
modified = true;
}
}
return modified;
}
我们看到 ArrayList 在批量删除时,如果程序执行正常,只有一次 for 循环,如果程序执行异常,才会加一次拷贝,而单个 remove 方法,每次执行的时候都会进行数组的拷贝(当删除的元素正好是数组最后一个元素时除外),当数组越大,需要删除的数据越多时,批量删除的性能会越差,所以在 ArrayList 批量删除时,强烈建议使用 removeAll 方法进行删除。
4.线程安全问题
我们说集合都是非线程安全的,这里说的非线程安全指的是集合类作为共享变量,被多线程读写的时候,才是不安全的,如果要实现线程安全的集合,在类注释中,JDK 统一推荐我们使用 Collections.synchronized* 类, Collections 帮我们实现了 List、Set、Map 对应的线程安全的方法, 如下图:
图中实现了各种集合类型的线程安全的方法,我们以 synchronizedList 为例,从源码上来看下,Collections 是如何实现线程安全的:
// mutex 就是我们需要锁住的对象
final Object mutex;
// 这些synchronized~~都是Collections的静态内部类
static class SynchronizedList<E> extends SynchronizedCollection<E> implements List<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7754090372962971524L;
// 通过组合的方式,传入需要保证线程安全的类(List)
// Collection.synchronizedList(list)
final List<E> list;
SynchronizedList(List<E> list, Object mutex) {
super(list, mutex);
this.list = list;
}
// 我们可以看到,List 的所有操作都使用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进行加锁
// synchronized 是一种悲观锁,能够保证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得锁
public E get(int index) {
synchronized (mutex) {return list.get(index);}
}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synchronized (mutex) {return list.set(index, element);}
}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synchronized (mutex) {list.add(index, element);}
}
…………
}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看到 Collections 是通过 synchronized 关键字给 List 操作数组的方法加上锁,来实现线程安全的。
5.两点注意
在文章的最后,再提出使用集合时的两点注意:
重写equals & hashcode
当集合的元素是自定义类时,自定义类强制实现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并且两个都要实现。因为在集合中,除了 TreeMap 和 TreeSet 是通过比较器比较元素大小外,其余的集合类在判断索引位置和相等时,都会使用到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这个在之前的源码解析中,我们有说到,所以当集合的元素是自定义类时,我们强烈建议覆写 equals 和 hashCode 方法,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IDEA 工具覆写这两个方法,非常方便迭代删除
所有集合类,在 for 循环进行删除时,如果直接使用集合类的 remove 方法进行删除,都会快速失败,报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的错误,所以在任意循环删除的场景下,都建议使用迭代器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