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想要写一篇有关于朋友的简书是因为无意间在空间里的相册里看到朋友八年前的照片,准确来说,用“黑历史”一词来形容更恰当,哈哈哈。
或许连朋友都未曾想到她八年前的旧照竟还存在我的手机里,就像在此之前的我未曾意识到我们从认识到成为好友,相伴至今,竟已有十六年之久!
我不禁去想,与她多年相伴、亲密如姐妹的情谊是如何修炼而成的。
在如今这个时代,女孩们似乎习惯了用“闺蜜”一词来形容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男生们则不再流行称与自己关系好的朋友为兄弟,反而更喜欢称他们“基友”。而我一直以来则更喜欢“挚友”或“好友”之类的词语,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打心底觉得,后者用来形容朋友间的情谊似乎更纯粹一些。所以每每向周围人介绍我多年的好友慧时,我总是习惯称她为“最好的朋友”。
小时候我们不懂,也不会去定义什么是“朋友”,那时的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单纯而可贵。
在儿时的我们的眼中,能一起玩耍,一起游戏的伙伴儿们就是朋友。弄得伙伴儿哭了,一会儿便能一起嘿嘿地笑;弄得伙伴儿受伤了,第二天仍能一起搭着手上攀树戏水。但长大的我们开始懂得选择,懂得取舍,也开始渐渐明白什么是“朋友”与如何交“朋友”。
并不是每个交往过的人都能成为好朋友,也并不是由于时间长了所以成为好朋友
在网上曾看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越少。仅十一个字,就概括出现代人在交际往来中的矛盾与无奈。
我从来都喜欢与性格温和,善良而积极乐观的人交朋友,因为我知道,我们合适。那么我身边的朋友要么性格温和,要么善良踏实,要么积极开朗。这看起来我就像在心里画了一个圈,圈子里装着这些性格特点,于是有些人便进到了这个圈子,而有些人被隔绝在外。
你可能会说,这样那你交往的朋友岂不千篇一律?并不是。人无完人,我需要只是那些具备这些特点中的某一个的朋友罢了。
我喜欢与性格温和的人交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虽时有争辩却从不冷战的朋友;我愿意与踏实善良的人交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秉持善意地互相鼓励着对方一起进步;我习惯于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略带自嘲地喝着毒鸡汤仍笑对困难憧憬未来。
所以你看,其实每个人在心底都对“朋友”有一个界定,无关贫富与美丑,只在于适不适合。
时间,从来不是决定你我能否成为朋友的标准——毕竟青梅也好,竹马也罢,岁月漫长,分道扬镳的,物是人非的,实属平常。
朋友提供陪伴支持,并不处理情绪垃圾;朋友提供理解帮助,并不接受予取予求
我们常常会碰到一种人,顺风顺水时的他们如沐春风,似乎世界上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有你无你并没那么重要。一旦遇到不顺的事情,便想起作为朋友的你或许能帮他排忧解难,于是一个电话过来便大吐苦水,说尽他的不幸与悲伤,期间还不停地问:你说是不是?是不是?似乎此刻的他们被全世界所辜负,受尽了委屈与磨难。
我们无法评价这样的他们是在怨天尤人还是真的经历了不少苦难,但很显然,他们累了受伤了需要你了,便找到你了。
此时的他们只是将朋友当作处理情绪的垃圾桶,而非善意抚慰的倾听者。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习惯性地将朋友当作予取予求的无底洞,却忽略了这世上没有能提供给你一贯索取而不求回报的东西。
朋友亦是如此。
就像一句千古老话所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亦有难过的坎。
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难吗?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吗?当我们向朋友痛诉不快时,或许应该想一想朋友是否也曾遭遇或正在遭遇着某种不堪;当我们向朋友寻求支援时,或许应该想一想朋友是否也曾为此或正在为此进退两难。
没有人会甘心接收你传达的负能量,就像没有人会毫无怨言地愿意替你去还欠下的债。所谓“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大抵就是如此吧。
一年交十个朋友,随性;十年交一个朋友,随心
陈奕迅的《十年》里说“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那么认识了十年的朋友,又有几个能走到最后?
人生并没有多少个十年,弹指一挥间,两个十年就这么匆匆流过,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去想这二十年我们究竟如何过的,时间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我们推向成家立业这个路口。于是,儿时的“逐队成群”再也唤不出几个朋友,曾经的“莫逆之交”如今也各自天涯。
我们慢慢发现,相比起儿时的一年交十个朋友,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或许十年交一个朋友更加容易。一年的时间足够我们攒下一笔不少的钱,养成一个优秀的习惯和认识几个不错的人,但一年却不够我们交到更多的朋友,因为我们开始学会选择和舍弃。
有人说,一年交几十个朋友都不是难事,更何况十个?这句话固然没错,一桌麻将便聚来四位“麻友”,一次旅行就遇见几位“驴友”,如此看来,交友似乎不是什么难事。有人随性就有人谨慎;有人欣赏“萍水相逢”“君子之交淡若水”,就有人向往“白首同归”“伯牙子期知音情”。
其实,观点的不同不过是由于大家定义朋友的标准不同罢了。
只是,就我而言,再也不能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像从前一样肆无忌惮地去交朋友。我开始会选择适合我的,会权衡影响着我的,会舍弃相悖于我的。后来我发现,于我来说,花十年去经营一段值得珍藏而又始终如一的友情是令人欢喜和欣慰的。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难道不会局限了自己?当然不会。首先,花了十年去守护的朋友必然有其足够优秀和值得你去学习的地方;其次,真正局限自己从来不是外部条件,而是自己的内心。
亲情,爱情和友情,我们无法定论哪一个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少了任何一样的我们的生活都不是完整的。
朋友固然不能像亲人,恋人一样时时陪伴着我们,然而,从古至今,人们书写了无数关于友情的诗词歌句与辞赋篇章,其所追求的或者认为可贵的,恐怕莫过于一句“知音难觅,知心难求”罢了。
只愿我们的友情,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