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几个朋友小聚。
说内心话,我很矛盾。
一方面,自己喜欢聚会,三五朋友,把酒言欢,海阔天空,乐此不彼。
另一方面,又不喜欢聚会,因为一场聚会至少要好几个小时,基本上一个晚上就废掉了,不能读书,不能写作,不能健身。
而且聚会肯定要喝酒,一喝多整个晚上就废掉了,甚至还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更为关键的是,好不容易定下的减脂计划又要泡汤了。
不过,必要的聚会,该去还是要去。
因为,不喝酒就没有朋友。
吃饭之前,朋友问我,你每天坚持写作,素材都从哪儿来?
我说,我是写日记,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写啊。
坚持写日记,只是保持一种写作的状态,保持对文字的最基本感觉。
有时候因为太忙,有时候因为喝酒,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日记,但是有坚持写作的信念,即使没有形成完整的日记,每天也总是在思考,今天要写什么,明天要写什么,今天遇到的那些事可以作为素材。
始终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才能不断地积累素材。
前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作者叫周梅森。
很多人都看过,之所以火,就是觉得很现实。
和许多坐在书斋里安静写作的作家不同,周梅森是一个在路上的行动派。他人生经历丰富、社会阅历广阔,先是到徐州市政府挂职当副秘书长,然后创办实业,下海经商,从修高速公路到开粮油公司,从炒地皮到开发房地产,从炒股、股权投资到影视剧投资。
他对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他在不同行业闯荡的经历,权力、金钱、人性的复杂碰撞,都在他的小说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所以,好的作品一定是历史变迁的展示,一定是社会发展的演义,一定是人民火热的生活。那么,日常的生活,日记的积累,日复一日地思考,都是写作的基本功。
你看,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他办过肥皂厂、香脂厂,每次投资都失败,失败以后就找出版商预支稿费,拿了稿费继续投资,又失败,再写稿还钱。
正是拥有这样火热的生活和丰富的经历,巴尔扎克才完成了伟大的《人间喜剧》。
他说,《人间喜剧》是一点一点地描述人心的历史,以及在其各个方面形成的社会史,然后构成了一幅关于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的广阔画卷。
当然,我现在更期待周梅森的下一部作品,《人民的财产》。
据说,《人民的财产》故事更加曲折复杂,结合了历史、政治和金融,不是一个企业的故事,它是一个国家的故事,是一个民族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宏观叙事。
最近,之所以看了很多大作家的故事,主要是想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的,怎样体验生活的,又是怎样创作的。
我始终认为,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需要个人的天分、后天的勤奋和社会发展的机遇等等。
但是,成为一个普通的作家,写出一些有人看的文章,写出几本能够出版的书,一定是有章可循的,一定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训练就能实现的。
假如,你从今天开始写作,每周至少坚持写5天,每天至少写1000字,坚持十年。期间,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每天坚持做100字摘抄,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认真读一本矛盾文学作品或国外名著,每年研究一个朝代的历史。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高的境界是什么呢?
在这期间,每年国内旅游2次,选择祖国的壮美河山,选择拥有历史厚重的文化名胜,慢慢地游玩,慢慢地感受,乘兴而去,尽兴而返,达到陌上花开缓缓归矣的境界。
条件允许的,每年再选择出国一次,彻底打开视野。
在这期间,大量接触优秀的人,多与优秀的人面对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才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优秀品质,从而彻底改变自己。
最难的其实是耐心,要告诫自己,不要急于求成,坚持写,坚持晒,就算被笑话,甚至被骂,都是一种人生的训练。
十年后,达到省级作家会员的水平是绝对没问题的。
二十年后、三十年后,难道还写不出好的作品?
人人都有写作的欲望,但是多数人都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行动,即便有行动也写不了多久。这是客观规律,这是人之本性。
能够看透人性、克服人性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作家跟普通人差别不大。 只是他们经历了更多,观察了更多,思考了更多。
比如,莫言写的那些事,与很多人经历的事是相同的,但是为什么他们成不了莫言? 只是因为观察的少,思考的少。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作家,还需要具有一流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这么一分析,是不是觉得当个作家,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可是坚持十年,对很多人来说很难。
对于一个领域的佼佼者而言,十年只是基本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