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时期,西子湖畔,昔日歌舞升平的裘庄里,五名伪政府的军事要员被囚禁于此,潜伏在他们中间的共党卧底‘老鬼’,身份即将暴露,危在旦夕,老鬼到底是谁,Ta要如何渡过这命悬一线的险境,又将如何传出那绝无可能走漏的‘风声’。”
一开始我被成功代入老鬼究竟是谁这个巨大的谜团,和肥原一样想知道,究竟谁才是老鬼,对于肥原来说,敌人越是隐蔽就越是要去抓他出来。
我以为,并且从头到尾都是。这是一个讲日伪时期,一个卧底如何在危机四伏、穷凶极恶的环境中,用惊人的能力和智慧化险为夷,成功突围的悬疑故事。
原来,搞清楚老鬼是谁,才发现从读者这一角度来看,是故事的开始。
读着读者,我发现作者并没有给读者提供上帝视角,大家都不知道老鬼是谁,谁都有可能是老鬼。
在娓娓道来,抽丝剥茧中,肥原和读者一样,在等待执行任务那一天的到来,等待老鬼的现身,似乎在故事的讲述中,老鬼身份明确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知道了老鬼是谁,却意犹未尽。作者好像只讲了第一个故事——老鬼是谁。而他是如何完成他的使命和任务,还是不知道?
可到底,故事没有那么简单,当我刚刚跟随故事情节发展知道老鬼是谁的时候,作者跳出来讲述了故事的来源,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而且,正当他准备出版的时候,有人要阻止他的出版。
原来故事的后半部分失实,是顾小梦的真实经历,让作者重写这个故事,当历史亲历者跳出来谈小说作者写的事情失实,作者不得不重新书写时,也被记录了下来。
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抱着看故事的态度去看故事,故事结局了,突然发现这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而后还有一个故事。
老鬼的困境,顾小梦的付出,肥原的绞尽脑汁,旁观者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同样摆脱不了故事本身。
老鬼后来是死了,她做出了贡献,情报送到了,顾小梦也走出了困境,可另一个困境,让她抛弃丈夫,远走台湾。
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潘老等人还原的故事,以及顾老讲述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喜欢情节曲折富于变化的故事,老鬼这条人物线极大的吸引了读者的好奇心,置身其中,故事只是故事。
跳出来之后,从另一个人的了口中发现,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事实。
东风讲完,西风像是重讲故事,向读者揭开另一层神秘的面纱。
顾小梦,为什么是顾小梦把情报传递出去,她又是怎么传递的。
这就不得不讲到她的身份背景,在老鬼身份不明时,大家只知道老鬼是地下工作者,他身负重任,聚焦点都在寻找老鬼身上,所有的篇幅,都像是为老鬼一人所写,他的替身,他的敌人,他周围的一切动静。
没有人会想到,另一个讲故事的人,顾老,也就是顾小梦,她会是老鬼完成重要使命的推动者。
历史总是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你对它所有的好奇和探索,都得靠证据证明,它是否发生过。
如果顾小梦说的是真的,那发生在老鬼身上的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
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下,几个人被软禁在房间,何时能出去,老鬼什么会漏出马脚?谁也不知道,谁也不敢乱说,老鬼还可能发展出可以帮助他的人吗?
事实上是,他做到了,凭借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他在困境中说服了顾小梦,在黑夜中,在面临被窃听的风险,他克服外部环境的恶劣,发现了她的弱点,这倒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她在那样的环境下,用感情打动了顾小梦,因为她一死,无论身前她顾小梦如何答应她可以帮助她,事后只要当作没有发生这件事情就好了。
肥原没有办法,他得知顾小梦破译出的密码,确定李宁玉就是老鬼,哪怕其他人可能会被肥原以各种缘由处死,但她顾小梦,一来有父亲这座大山在,二来肥原觉得她帮到了自己,确定老鬼已死,情报已破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总的来说,肥原来整个寻找老鬼的过程中,可能误杀其他人,但顾小梦被误杀的可能性很小。
老鬼和肥原,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关于老鬼是谁而言必不可少的人物,而潘老和顾小梦之前的讲述不同,是另一故事的关键。
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五个人乘一辆日产双排越野车,在意夜色的掩护下,像一个阴谋一样悄然潜入幽静的裘庄,穿过前院,来到后院,最后钻进久无人迹的西楼,令这栋脑过血光之灾的空楼变得更加阴险可怖,像一把杀过人的刀落入一只杀过人的手里。
阴谋似乎是阴谋中的阴谋,包括阴谋者本人,也不知道阴谋的形状和内容。”
写故事的人可能一开始也不知道故事的真相,经过多方多角度叙述,才可能看到神秘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