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烙印式的,深入灵魂的。
前言
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
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民族的振兴是从托儿所开始的,因此,那些管教孩子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比那些管理政府的人所产生的影响还要深远。
一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学堂。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鲁迅曾经说过:“纵观自己的一生,母亲对我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老舍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而坏的家庭教育毁掉的不仅是孩子自己,整个家庭,有可能是几个家庭,甚至是一段历史。
家庭教育的贵就贵在对人一生的影响深刻而长久,
而人又是社会中的人,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
封建社会人命贱如草芥,灾荒年月饿殍遍地,
贫苦人就像一只沉默的蚂蚁一样,倒毙路旁。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历代的王朝又被百姓所覆灭,
每一个人都可能影响历史。
希腊立法者德拉科一次演讲时,被兴奋的粉丝扔的帽子和斗篷闷死。
谁也不知道压死德拉科的那个帽子到底是谁扔的,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一只蝴蝶漫不经心地扇动了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灾难性的风暴.
父母漫不经心的一个行为,或者一句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
时间是不可逆的,等孩子长大后,性格和习惯形成后,再改就难了。
二
丰子恺说:“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他们是身心全部公开的人,好的教育和坏的教育都很容易接受。父亲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如果父母是一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
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别不大,为什么有的孩子成才,有的孩子不成才,这就和父母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
但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程度没有必然联系,
李天一的父母都是文化工作者,知识分子,
但他涉嫌强奸,被判刑十年。
孟母认为自己:“有闺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
但是也把孟子培养成了“亚圣”。
王安石曾写一篇文章叫《伤仲永》,
文中主人翁方仲永,少时博闻强识,指物成诗,震动乡里,被称为“神童”。
方仲永声名鹊起,不断有人来做客并让方仲永作诗,方仲永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直到“泯然众人矣。”
冯宗璞十五岁发表文章,其父冯友兰一面为她高兴,一面告诫她:世界上伟大的作家,都是既有很高的资质,又有过人的学力。
杜甫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学力,“如有神”是资质。
同样是面对子女的早慧,不同素质的父母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就会成就不同的人生。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梯子稳不稳,是家长的修为决定的。
家庭教育是一次不可失败的创业,只有不成功的家长,没有不可能成才的孩子。
家庭教育父母是关键。
三
达芬奇在手稿中曾经写到:“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肉体,母亲盼望的事情,在她有这个愿望的时候,她不断地影响着胎内的孩子,母亲所特有的意志、希望、恐怖以及精神上的痛苦,都对胎儿的影响远远大于母亲自己。”
现在有一个教育观点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父母从三四岁开始教育子女,让孩子上早教班。
但是他们不知道严肃的家教开始在精子和卵子相遇之前。
父母有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喝酒,都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
孕期母亲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
你乐观,孩子则乐观,
你悲观,孩子也悲观。
所以才有句话说:“女性的素养决定一个民族的素养。”
女人不仅仅对孩子出生后要负责,而且出生之前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做女人不容易,做一个成功的母亲更不容易。
四
黄磊的育儿经: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时刻沐浴爱的养分的孩子,自然学会如何爱别人;
能够敏锐地感知捕捉生活的精彩,也能自由畅快地表达自己的爱。
儿童文学家冰心,自幼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她的父母对她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爱,
冰心的父亲谢葆璋不仅在教育上对女儿关怀备至,生活上也不放松。
谢葆璋不仅要求女儿不能裹小脚,
甚至连紧一点的鞋子也不能穿。
有一次冰心穿了紧一点的鞋子,走路不舒服,
谢葆璋就向冰心的母亲大发雷霆。
在后来漫长的人生岁月里,
冰心回忆起她的父亲,总是心中温暖,说他是“早晨勇敢的灿烂的太阳。”
梁启超一生九个子女,个个成才,
梁启超毫不隐藏自己对子女的爱。
梁启超常在家信中称呼长女思顺“大宝贝”、“宝贝思顺”,
即使当时这位长女已经三十几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最小的梁思礼小名老Baby,梁启超常在信中叫他“老白鼻”,还给三女思懿起外号“司马懿”。
五
古代仕途讲究“学而优则仕”,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
祖朔之望子成龙心切,
祖冲之很小的时候,祖朔之就督促他学习四书五经。
祖冲之对枯燥乏味的古文学习毫无兴趣,
祖朔之恨铁不成钢,对祖冲之非打即骂。
即使是这样,祖冲之的学业还是毫无长进。
祖冲之的爷爷祖寿是当时主管建筑工程的最高级官员,
见祖冲之读书不成,就带他到工地上走走。
这一走,没想到为祖冲之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从此祖冲之迷上了天文,
经过努力成为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咪蒙说,“有趣,才是一辈子的春药。”
我说,兴趣,才是一辈子的春药。
丁肇中十二岁还在乡野游荡,无所事事。
对课堂学习的东西没有兴趣。
丁肇中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对他的这些行为很理解。
丁肇中的母亲是心理学教授,
有意发现并培养他的兴趣点,
在没有找到之前,对他的学习不强迫。
丁肇中的父亲是科学家,家里经常会来一些科学家朋友,
丁肇中有机会倾听科学家们的交谈,
有时还会参与其中,时间一长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发愤图强,成为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
兴趣是人从事一项活动最原始也是最大的动力,尤其对孩子而言。
“牛不喝水强按头”,只会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这样孩子也不会快乐。
六
著名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鼓励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
常言说得好:“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界有一个很知名的小故事:母螃蟹看到儿子走路后说:
你怎么总是横着走,为什么不能直着走。
小螃蟹很委屈的说:妈妈,我是跟着你走的啊。
很多家长就像那只母螃蟹,影响了自己的孩子的人生却不自知,反而怪罪孩子没有走好。
孩子传承我们的基因,模仿我们的行为,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
生物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印刻效应”:
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随在它第一眼见到的自己的母亲后面。
这种跟随模仿的反应不仅仅动物有,我们人类也有。
古人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身教的魅力。
七
郑板桥52岁才得一子,小名小宝,虽欢喜,但不溺爱。
郑板桥在山东做官,把小宝留在家里由妻子和弟弟郑墨照看。
郑板桥虽身在外地,但心系家中小儿。
经常摘抄一些古诗寄回家给小宝背诵,如《蚕妇》《悯农》《咏田家》。
一次小宝向同伴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
郑板桥听了很着急,立即写信给他的弟弟: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
“以其道”就是要有规矩,“忠厚悱恻”是做人的标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在郑板桥的敦敦教诲下,小宝才没有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更没有说出“我爸是李刚”这样的话来。
俗语说“惯子如杀子。”
俗语又说“慈母多败儿。”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规则之育必不可少。
《红楼梦》中贾宝玉仰仗贾母的宠爱,
“潦倒不通庶务”,远离仕途经济。
即便如此,贾母也要求世家规矩。
贾母说:“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如若不如此,“也是该打死的。”
父母不会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他们教育,
社会教育不了的,还有法律教育。
“富养”距离“溺爱”只有一步之遥,
“宠爱”和“溺爱”你有一墙之隔,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规矩是这个社会运行的法则,需要每个人尊重并维护他。
八
孔子讲治国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
李自成起义: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
太平天国: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均”就是公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家庭教育上,也要力求公平公正。
汤川秀树是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
他性格内向,学习四平八稳,
他其他的兄妹都上大学了,
他父亲犹豫要不要送他去上大学。
一向言语不多的母亲说:“这样对汤川秀树不公平,我们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这样汤川秀树才有机会进入大学。
许多人都知道著名翻译家傅雷和他的长子、著名钢琴家傅聪,对这个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傅敏却知之甚少。
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
傅敏从小耳濡哥哥那黑白键弹奏出的音乐之声,对音乐也很向往。
曾主动要求学习音乐,但是被傅雷粗暴的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只能供养一个音乐生。
傅敏很是想不通父亲厚此薄彼的做法,大哭,大吵,大闹,都无济于事。
傅雷在教育机会上没有公平分配,才导致傅敏有这么大的反应。
我的家乡是苏北一个小县城,
“重男轻女”风气严重。
经常会听到朋友说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的重男轻女,以及因此和父母产生的隔阂。
有朋友已经年过三十还是没办法原谅。
家长对教育的公平性应该重视起来,特别是现在提倡“二胎”。
家庭教育的公平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公平,
还包括心理上的公平,一视同仁,不偏袒。
九
前两天郑爽吸烟被拍,
过去几年公司打造的清纯形象坍塌。
郑爽也在一夜之间“放飞自我”,
拒绝别人对她的标签定义。
其行为如同一个叛逆期的孩子,不合商业逻辑。
郑爽曾经在节目里哭诉,她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母亲的军事化管教和异乡求学中度过的。
那份孤独、无助和恐惧,透过镜头让人唏嘘。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自由、和谐、尊重的关系时,
孩子会无意识地向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在温暖的陪伴下,孩子会有良好习惯的养成,
会有健康人格的养成,会不断给家长回馈快乐与成长!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深处有幸福感。
在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黄素琼曾经扮演了女神的角色,
张爱玲树立了一个梦幻般的成人形象。
张爱玲曾许下愿望,:“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张爱玲四岁,黄素琼出国伴读两年,回国一年后,和张爱玲的父亲离婚,从此搬出张家。
黄素琼在张爱玲的幼年成长过程中是半缺失的。
后来张爱玲和父亲产生矛盾,张爱玲搬到她母亲那里,
母女二人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有一次过马路时,两人有肢体上的接触,张爱玲说,有一种新鲜的刺激,穿过马路就急急松开,母女二人都不习惯。
对于一个孩子,父母就是全世界,她和父母的关系,也决定着她将来和世界的关系,跟父母之间是轻松,是紧张,是尖锐,还是柔和,她将来和世界也是这样。
如果孩子不曾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那么她以后也不会善待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