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活着的时候,是楚国的大V,是意见领袖,
总是和楚国当局唱反调。
楚怀王说要团结秦国,
屈原是反秦党,看外交如此,就天天发帖异议: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他说:夏桀殷纣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陷窘境。
结党营私的人贪图享乐,可前途黑暗而险阻。
我不怕直言招灾惹祸,只担心楚国为此败亡。)
结果呢?楚国外交果然战略错误,被秦国坑的要死。
后来,楚怀王说要准备清炖了秦相张仪,
可等张仪真来了,楚怀王又把张仪礼送出境,
屈原说:哥,不是要狠削张仪吗,咋给放了嗫?
秦国办大P,请怀王去主唱,
屈原说:不能去啊。
怀王已经把屈原当反指了,
你说东我偏向西,我就要去就要去,
然后一进秦国,就被扣住,死在秦国了。
新的楚王登基了,屈原又发帖了:
揭秘怀王之败、反思楚国危机!楚国可以说不!
新楚王一看:这不是说我爹坏话吗?
直接把屈原赶走了。
屈原走后,楚国文艺界迎来了空前的和谐和繁荣。
不就是楚辞吗?
屈原能写,别人就写不了,楚王捧几个文学家还不简单?
宋玉,又帅又有才,
《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
那文章写的,除了泡妞就是玩,要么就是与小人斗嘴、拍楚王马屁,
再也没有什么屈原那样的《离骚》了,关心什么国事啊?
还有景差、唐勒两位楚辞家、文学家当时盛名在外,
到现在景差勉强算有篇《大招》流传下来了,谈鬼谈神的,
唐勒文章都失传了,
是啊,毕生精力都写了一堆拍马屁的文章,
被拍的人死了,谁又会去翻这些马屁呢?
被流放的屈原在写什么?
是在急着向楚王写悔过书吗?
不!
屈原记得有十几万楚国将士战死沙场,
他默默的写了《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楚国的国都都丢了,
楚王只好带着只会唱赞歌的文学家们跑路了,
此时的文学家们嘴里还是赞歌,
宋玉该写《神女赋》继续写神女,
楚王搞不到的女人,文学家在梦里也要帮楚王完成意淫。
什么叫文学的耻辱?
就是在屈原写《国殇》的时候,
宋玉在写《神女赋》,
你哪怕沉默呢?
端午节那天,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了。
屈原忍受不了一个丢了国都的楚国,
屈原也忍受不了一群只会拍马屁的文艺界,
屈原宁可与十几万楚军亡魂在一起,
也不愿意与马屁精们在一起歌颂楚王,
想都能想到,在马屁精那里,
嗯,国都丢了,再立新都,真是一个新起点的好文章呢。
一位老人,才华盖世,奋斗了一生,
他的意见没人听,他的帖子都被删,
他对国家的热爱没人懂,
只有昏君、马屁精、小人赖在高位上,
国家的兴亡无人问津,
他不想面对山河易色,
他不想看秦军踏破国都的城门,
他不想看自己的故园就在战火中成为荒园,
他抱着石头,踽踽独行,沉入江水,
就像他一生所为,孤单卓绝。
屈原死了,楚国文艺界终于河蟹了,
没有了屈原的楚国文艺界照样是繁荣的、是昌盛的,
再也没有《天问》了,
再也没有《九歌》了,
然后就再也没有楚国了……
中华民族一代代纪念屈原,
只是为了吃粽子和放假吗?
其实,只会唱赞歌的时代,
是不配纪念屈原的。
纪念屈原的最佳姿势是:
多想想屈原的不和谐精神
不是吃吃粽子睡睡懒觉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