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是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他出生于乱世,1931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成年。虽然家乡地处西南山区,期间并没有直接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侵害,但是由于时局和大环境的原因,幼年、童年、少年时也都是相当颠沛,因此,他自身的经历本来就颇具故事色彩。
生于那样的普通的贫困的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又很多,根本就没有上学识字的机会,他少年时给一个有钱人家(也许就是当时的地主)放羊做长工。所以他的故事并非他自己从书中看来的,而是一部分来源于他自己和身边人的真实经历,一部分听别人讲述的,还有一部分是听那些识字的人讲的所看的书里面的。
还记得我那时候的童年,无忧无虑,农村各方面条件所限,并没有现在孩子的那么多补习班,兴趣班,而且我上学很晚,接近7岁才上一年级,一年级之前有上一年幼儿班。所以,童年纯自己玩的时间就很多,那时也没有这么多玩具,就玩玩泥巴玩玩木头刀剑,可以娱乐的其实很少,但那时还是一天天玩的乐此不疲。只有在做错事挨打挨骂的时候盼着要快快长大,但现在真正长大了才发现是有多么怀念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那时候白天就自己玩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到了晚上,就是记忆中外公给我们讲故事的时间了。
夏天的夜里,有明亮的月亮或者灿烂的星空(现在漂泊在城市,才发现乡下的月亮和星空是有多么干净和自由),农村白天天气热,但是到了晚上却很凉快,所以吃过晚饭很多时候都会在屋外乘凉,趴在外公的膝盖上,边听他讲故事,边看远处月光下或者星光下的黑乎乎山的轮廓,农村的夜里,劳作一天的人们都歇息了,所以整个村子都显得格外静谧;或者是边听故事边看天上的星星,那时候总是好奇星星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眨着眼。
冬天的夜里,天很早就黑了,外面寒风刮得呜呜得响,一家人围坐在火坑边,烧柴烤火取暖,记得7岁以前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电灯,家里的灯都是用空的墨水瓶里装上煤油,再用棉线做成灯芯,每家每户都有这样自制的煤油灯,当然一般单纯烤火不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是不点煤油灯的,就着火光就可以。因为冬天昼短夜长,那些夜晚总是觉得漫长——还好有外公的故事,那时候感觉他的故事好多,他经常讲,但似乎每次总有一些没有听过得新的故事,小时候外公也特别宠爱我,我也总喜欢要他抱着。
现在回忆起来,他讲的故事有他自身经历的或者身边人经历的,比如他小时候给有钱人家当长工放羊的,有那时候真实的山里的“棒老二”的(棒老二:又名棒客,为四川、重庆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方言。意思是“杀人放火的强盗、土匪”),有他的做术士的兄弟驱妖捉鬼的。他也喜欢讲他从别人的书里听来的,比如民间故事薛仁贵、薛丁山、薛刚、瓦岗寨、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罗通、杨家将、岳飞、西游记里的故事、封神演义里面的妲己比干雷震子姜子牙文王纣王,民间戏剧孟姜女牛郎织女天仙配等等。前面说过,他并未上学,并不识字(水平仅限于认识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常用汉字的数字,但还并不会写),只凭别人唱读或者讲述之后他就能记下来并且很好的复述,简直就像刻在他脑子里一样,可见他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但是毕竟他没有太多文化,也许现在看来,他讲得也许并没有特别精彩,也可能算不上绘声绘色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但是在那个充满好奇充满未知的小小年纪,外公的故事是我格外喜欢的,它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我的快乐且难忘的童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遗憾的是,我的外公已经在2013年春天永久的离开了我,带着他讲了那么多年的故事和一众亲人的不舍永远的离开了。
那时候我并没有要写什么东西的想法,后面几年有时候脑子里有一点冲动,想乱七八糟随便写写什么,但也终于没能付诸行动,现在又一次有了这样的冲动,想将当年那些听过的故事通过我的文字记录下来,也算是对外公的一种缅怀。但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外公那么好的记忆力,很多听过的故事已然忘掉很多,只能将残留在记忆里面的里面部分拼凑起来,加之我本身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因此心里也很忐忑,直怕写得太烂辱没了外公的故事。
但不管怎样,我想我还是要试试的。
2018年4月3日夜于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