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刘禅归降司马昭并受封后,亲自到司马昭府上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先安排在宴前表演魏国乐舞,蜀国官员十分伤感,只有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又命令蜀国人表演蜀乐,蜀国官员全部落泪,刘禅却是嘻笑自如。司马昭感叹:“人活在世界上无情,还能够到这个地步!就是诸葛亮还在,也不能保全这个国家呀!”就问刘禅:“安乐公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席间,郤正告诉刘禅:“如果再问,你应该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每天都在垂泪想念!’”果然,一会儿,司马昭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装出很难过的样子学说了一遍郤正的话。司马昭问道:“这话怎么像郤正所说?”刘禅竟然吃惊又幼稚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啊?”司马昭和左右大臣,看着这位没心没肺的活宝,都捧腹大笑起来,从此也放松了对他的提防,刘禅也就真正地过起了他的安乐王的生活。
一代枭雄刘备白手起家,征战一生闯下的江山,就被这个宝贝儿子给败坏了,历史的车轮无从改变,谁也改变不了历史,甚至主宰不了自己及民族的命运,然而拱手让出江山,不仅没有一点廉耻之心,还厚颜无耻地嘻笑快活,实在是说不过去。如果刘禅是一个平民百姓,只需掌管自己的命运也就罢了,最多也就是幼稚一点,荒唐一点,坏不了大事,可他偏偏生在帝王之家,身后是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他的行为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前途,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历史上每一位末代皇帝都可谓时运不济,但是每一个专横残暴、贪图享乐的君主,都会加速自己国家地灭亡,有压迫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反抗。
身为一国之主,但凡有点责任心的,都会为江山社稷忧心,为万千民众着想,身在其位,必谋其政。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心怀刘备的托孤之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诸葛亮辅佐刘禅,鞠躬尽卒,死而不已,还留下了锦囊妙计,可是辅得了一时,辅不了一世。
刘备知人善用,胸襟宽广,义气冲天,英雄了一世,可是却养了一个酒囊饭桶、恬不知耻的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责任感,从来没有把治理江山视为己任,真可谓是教育的失败啊!
打江山、聚财富固然重要,培养一个能守得住江山和财富的接班人也尤为重要,否则千辛万苦闯下来的江山只能为别人做了嫁衣,还会成为世人的笑柄,只因有一个“乐不思蜀”的儿子。
成功的人生必须有成功的教育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