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言,汉语的世界就像是天空没有星光,就像是花朵没有芳香,没有文言,汉语的大地就没有了母亲河。没有文言,我们的孩子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
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
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1〗语法结构
现在语法与古代语法顺序的不同,具体表现在特殊句式上,具体试题体现在翻译题。
〖2〗实词
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生僻的实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更影响学生做题心情。
(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5)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3〗虚词意义
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与于,则者之),意义及用法变化多端。
〖4〗句子翻译
尤其是句子翻译中,出现较难理解的实词,变幻莫测的虚词,难以捉摸的特殊句式……
〖5〗概括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