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北京农大附中的老师来我们学校交流学习,让我提供一节公开课,坦然接受,又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接到学校短信通知时,我正在听老教师的课,看见通知,立马不淡定了,虽然坐在教师里听着其他老师的课,但脑袋里却一直盘旋的是自己要讲那哪个课题。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最后确定讲光的折射。但有一点是借用别的老师任教的班讲,学生不熟悉,师生没有默契,无疑增加了难度,而且时间就三天,(我下班回家还要照看小宝,刚7个月)我都要打退堂鼓了!!!后来又自己劝自己,就相当于到别的学校去上课,权当锻炼自己吧!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备课。
先根据教参和及和同教研组老师讨论,确定这节课要讲的内容有四块,明确折射的概念,演示实验观察折射现象,总结折射规律的内容,最后讲折射规律的应用。这是刚开始确定的计划实验由老师来演示,一天后,觉得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是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知更重要。于是在备课的同时又加入了一项工作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
在新课引入部分,第一次备课是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准备从生活实例入手,后来考虑到学生都已经预习了课本,生活事例已熟知一些,新意不大,不如结合旧知有一个小实验入手。
我先让学生复习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和光反射的两种类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接着将一束激光照射到镜面上,学生都知道是镜面反射,要求学生记住光斑的亮度。另外又将同一束激光照射在水面上,这时候也发生了镜面反射,也让学生也记住光斑亮度。比较发现这两个光斑亮度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照射在水面上就暗一些呢?原来有一部分光线没有被反射。那没有被反射的光线到哪儿去了呢?哦,原来进入了水中。那这样光由空气进入水中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引入出光的折射。
接着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画出光路图,让学生结合光的反射认识光的折射的专业名词。并强调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接下来学生分组实验,为了让学生的实验更有目的性,在学案中给学生设置了五个小的问题。学生边思考边做,边做边的结论。做完之后我针对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讲实验演示了一遍,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做的和我演示的总结折射规律。
在学生总结的折射规律中,除了光路可逆都是由是由实验验证得出。为了证明光的折射也光路可逆,我设计了一个实验器材。将玻璃砖粘在纸板上,根据光的折射痕迹画出光路图,标记好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然后让光从折射光线进入,那就从入射光线方向射出。由此证明光路可逆。
根据呈现的折射规律,让学生总结出“不管是从空气进入水中,还是从水中进入空气,始终是在空气中角大。”并由此会补充光的折射图。难度加大一点,引导学生画出看到水中鱼的光路,由此引出折射规律的应用。叉鱼时给渔民什么建议?结合池水变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将筷子放入水中既让学生从侧面看到筷子错位,又让其从上面看到筷子是向上折。硬币再现小魔术,先让一个学生做,并让她描述看到的现象,引发其他同学的好奇心,一起观看视频,效果不错。
本节课小结时,用思维导图画出本节知识结构。在学案中习题设计时,本着有易到难,层层递进原则。在最后的画图中,呈现了三棱镜的光路图,为下节内容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