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考成绩公布后,曾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惊艳亮相并夺得冠军的武亦姝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高考分数613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且为理科专业。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全民惊叹!
还记得那个悠悠然吟诵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恬静地像一幅画的姑娘吗?记得那个腼腆到没有多余的话,聊到诗词却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讲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所带来的诚挚与感动的姑娘吗?
现在有多少人感到震惊,当年就有多少人对武亦姝产生质疑。换言之,这股超乎想象的热搜关注度是因为她颠覆了大众的刻板印象。通俗地翻译过来就是:
切,不就是死记硬背吗?无聊!
——那个只会死记硬背的女孩竟然考上了清华?
靠记忆力好拿的冠军,本质就是书呆子一个!
——啥?考上清华,竟然还是理科专业?!
诗词大会看的就是应试能力,死板教条,背再多诗有什么用,实业才能兴邦!
——她竟然能考上清华的理!科!!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武亦姝夺冠,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表达了对这个姑娘的赞叹,有人赞美的同时也立即出现了这样的几条评论:
背诗词有什么用,靠死记硬背有什么好赞美的,有那闲工夫去学点实用的,国家引导着年轻人都干了些什么,天天在这复兴传统文化了。
这就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没什么好说的,会背个诗了不起了?
课本上的古文古诗机械地背诵纯属浪费时间,人都要学傻了。
我顿时语塞,瞬间涌上无数论据可以反驳,但也懒于辩驳。夏虫不可语于冰,一定就是这种感觉。只是不知道,他们现在看到这条新闻又会是什么感受。
不是我清高,也不是目中无人,只是不爱诗词的人很难把“死记硬背”与“诗词”这两件事理性分开看待。在他们眼里,诗词是晦涩难懂、味同嚼蜡的字符,不靠三五天或者更长时间死记硬背可能真的背不下来。
但是在爱诗词的人眼里,诗词就是一种精炼浪漫的表达,撼动肺腑、直击人心。抱歉,武亦姝也好,董卿也好,死记硬背根本不存在的,喜欢的诗词,一眼扫过就刻在心里了!然后在某一天某一时,看到天边红日、花间明月,这句诗就脱口而出,直抒胸臆。
依然借用武亦姝在节目中所表达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没有什么东西好给你,就折一枝报春的梅花,把整个春天都送给你!真的是太美了!你不觉得很美吗?!”
当她在对着镜头,双眼放光地描述这种心境时,就可以看出她有着像诗词一样鲜活灵动的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但是请不要以个人的好恶与兴趣去衡量他人。你爱打游戏,就觉得看书的都是傻子;看到快递小哥,就觉得人家没读过书;看到博士就觉得死板无趣,这种狭隘的刻板印象、有色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简直太多太多。单一个《中国诗词大会》,就有考上清华理科的武亦姝,熟读诗词的快递小哥雷海为,北大研究机器人的博士陈更等等,无一不在吊打一部分人的狭隘认知。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事是狐狸干的。
对于武亦姝,我只想说,姑娘,干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