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俄羅斯文豪列夫托爾斯泰在1899年年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當年的列夫托爾斯泰71歲。而如今118年後的2017年,在廣州劇場演出,時光逝去,直面核心命題人類人性改變多少?不多;人間能有天堂嗎?人生如同旅程,我們相遇的人們在上車下車之間,彼此交談或擦身而過。七十一歲的列夫托爾斯泰從文學看到多少真理?要傳遞的處世哲學由文學作品,讀者就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初心嗎?我們不得而知。
平凡渺小日日汲汲營營求得謀生的小人物,依舊是社會階層的大部分。就像火車車廂上那外出打工多年的工人說:「在外工作28年我大部分的錢都寄回家了,身邊只留點錢買點菸買點吃的。」平凡面對感情多是無助時刻:「要是我們的感情能保持在那天那該多好」;平凡也會發生巨大苦痛,儘管如此生活要繼續:「上帝保佑,這孩子沒有活下來。我自己也生了場大病。」社會階層造成資源分配不平等,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扭轉:「因為我們窮,我們就要平白無故受這些罪,這我知道但我心裡難受,我可憐我自己,我可憐我們所有人」;小人物的聲音,上帝你聽見了嗎?上帝,如果你真的愛我們的話,為什麼苦痛仍舊這麼多?永恆的質問,是文學作品的核心。如果我們不帶著探詢真理的勇氣,那麼活著和死了又有什麼區別?
「我不能拋棄她但是同時又不能想像和她一起生活的未來。」「當初你給我一百盧布就是你"給"我的價錢,如今你說的話總是不對頭,你還是走吧免得弄髒你如今身分。」這就是男女主角對於彼此的撕裂傷。愛情當中也不全部都是理解、原諒、同理心、和包容。有時候,更多是無奈、傷感、悲痛和無可奈何。儘管兩個都是說實話的人,這段感情終究是在過去就"死了"。世界是複雜的世界是特殊的,我們只能做好當下該做的,其餘,真只能交給神交給我們無法描述的"命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其實世界也是。再見了過去的人,我們都要繼續活到下個明天。
人其實有很多話是無法對"人"說的,因為我們知道和人說問題也不會因此得到解答。人其實有很多話是無法對人說的,所以我們對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神)說。質問包括:「當初我為什麼就沒有死掉」;「我苦悶的問這樣真的好嗎?放棄所有財產真的好嗎?」;「我不明白,除了生活應該還有很多其他的」;「一個我曾經深愛的男人為什麼我現在會不惜以死來報復?」;「這生活將來會怎麼過,只有上帝知道」;每個問題背後都帶有不只一種選擇不只一條路。不斷出現的決策路口,每次轉彎讓我們變成更不同的人。
對人性和河水比喻的這段,台詞講得太快了,一直沒聽清。際遇不同,我相信有人確實會"有某一刻"就翻轉成為很不一樣的人顛覆以往的生活態度,用旁人不能相信無法理解的幅度去做事情。「謝謝你為我所做的一切。我已經不是從前的我了。」就像的人不可能踩進同一條河流的同一段河水那樣,人與人交往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和親人朋友同學同事相處,每個人每天都是不同的,怎麼能夠年復一年以相同標準去衡量去批判去要求別人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呢?這終究要失望的。這種執凹,就像把一條繩頭栓在自己的脖子上,會把自己給勒死的。也許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慢慢理解這個道理,進而以原涼很多自己年輕時無法原諒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無法說出口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