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结束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那个时候的自己仿佛已经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了,私以为人性丑陋,社交没有任何价值,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还有人偏偏能够坐享其成。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八十岁的自己依旧孑然一身地在地球上游荡。于是我想听听别人的答案。别人又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室友说:“为了冰激凌啊!”
父母说:“为了你啊!”
为此我还偷偷在QQ空间写了一则“悄悄话”,收到了许多有意思的回答,却都不是我想要找的那个答案。就像周国平曾经在“灵魂的在场”中写过:“说到底,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再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很久没聊过天的朋友,和他聊了五毛钱的。他说了下面这段话:“在我看来,对善良正直的执著,是人的尊严所在。一个人不管是生是死,活的好与坏,对整个世界其实没有任何影响。所以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要么体现在自己身上,要么体现在他人身上。人单独作为一个个体非常渺小,但他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来获取其他人五千年来积累的智慧,自然会越变越好。”很感谢他的这段话,开启了我的“自我教育”。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思而不学则殆”。每天只是一个劲儿地想啊想啊想啊想啊。虽然脑子里对于生活的线索总结得越来越多,但渐渐地这些线索都缠在一起了,心中没有大智慧的自己也并不清楚解开烦恼的方法,然后脑子就被自己每天的胡思乱想给封闭了。现在每天闲来无事看点杂书,却好像能够把这些线索穿在一起了。
就现阶段来说(因为我相信一年后的自己会回来笑话现在这个理论的),我觉得生而为人,就是要对目前寄住的这个肉体负责。在《西藏生死书》中也有提到,“我们”只是暂时居住在躯壳里。然而“我们”又是什么?基于现阶段的理解,我觉得是灵魂。现在的我能够越来越清晰地分辨出我的思想和肉体是两个不同的存在,比如心跳的速度不会以我的意志为转移,我也没办法决定呼吸与否。两者是天作之合,思想的表达离不开肉体,肉体也不能由灵魂的缺席而存在。学了神经科学和感知学以后,更是感受到人体精密的构造非常人能够理解。能够有幸被造物主赐予这样的肉体,但却轻而易举地放弃它,在另一种层面上来讲也是很不公平的。我只是在替时时刻刻做着计算的大脑惋惜,一刻不停跳动着的心脏惋惜,灵敏地从外界接收信号来保护“你”的器官惋惜。有了眼睛,才能看到光;有了耳朵,才能听到赞美;有了嘴巴,才能说出思考。没有了肉体的灵魂,还能被称作是“灵魂”吗?现在的我,应该是相信“轮回”的存在吧。我相信灵魂是永存的,只不过在不同的肉体里,透过不同的眼睛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而人生的大多数烦恼,来自于灵魂与肉体步调的不一致。唐诺曾说过:“我们去看,我们观察,是为了看懂。多看懂一些,而不是成为。如果万事万物都要‘你成为’才算数的话,那眼前的世界图像未免也太荒凉了。”我觉得这句话就包含了这样的冲突:本来肉体和灵魂可以时不时停下来好好享受这个世界上美好优秀的人事物,却因为灵魂的不甘心,而辛苦了肉体。这样的不协调最终也没法带你去到“想要成为”的彼岸。就比如有些时候,灵魂想要一个劲儿地往前走,加快速度走,适应了当下节奏的肉体就可能会罢工。而其他时候,是肉体一直在没头没脑地忙碌着,忽略了闷闷不乐的灵魂。总而言之,人的一生大概就是一场协调自己灵魂与肉体步调的修行吧?
现在的我(或者说我的灵魂),希望和我的肉体成为朋友,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尽它所能地去听,去看,去感受,这样灵魂才能达到它想要达到的高度。对这个只能寄住几十年的肉体负责,也是对自己的灵魂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