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
今天是2020年6月10日,这是我原创文章的第 197 篇。
早上起来,老二因为没睡好有情绪,嘤嘤嘤地哭。老三说:“小声点,爸爸在睡觉。”
我逗她说:“爸爸抽烟很臭哟,你怕不怕?”
老三:“不怕。”
麻麻:“爸爸呼噜很大声哦,你怕不怕?”
老三:“不怕。”
麻麻:“爸爸生气会打人,你怕不怕?”
老三:“怕。”
麻麻:“那你还喜欢爸爸吗?”
老三:“喜欢呀。”
然后老三看了看我说:“爸爸光溜溜。”(天热,队友光膀子睡觉呢。)
又拉了拉我的上衣:“妈妈,你把衣服脱下来给爸爸穿。”
爱,且宽容。
队友在家的日子,每天至少打娃三次。不管是故意逗她们的还是认真的。大部分时候孩子分不清,总是会害怕,会哭。
可是只要陪她们玩几分钟,读下绘本,哄睡。有时候甚至只要抬头回应一下需求。她们便觉得你是爱她的,然后付出她所有的爱。
孩子不会因为你的相貌、脾气、甚至是你对她不好,而放弃爱你。
可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不服从、不乖巧、不可爱而下意识地不去爱她们。
几乎所有的育儿书籍都会告诉你,亲子关系的第一条:无条件的爱。
所有社会提倡的,都是问题最大,且难以做到的。
为什么父母对孩子,很难做到无条件的爱?
当你对孩子有所求,便无法做到无条件的爱。
①自我需求的投射
我们会下意识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孩子身上。自己没能实现的,希望孩子实现。要求孩子,其实就是要求内在的自己。而且定的目标,自己不一定能做到,却会要求孩子做到。
比如很多家长逼着孩子拼命学习,上名牌大学。天天盯着做功课,学才艺。
孩子的软肋是被爱,做不到,便不爱你了。为了实现自我需求,爱硬生生变成了控制手段。
②家长的不成熟
一个不成熟的家长就跟孩子一样,会跟孩子怄气、争夺、凡事只能从自己角度出发,无法顾及他人的内在需求。
当我们身心疲惫的回到家里,我们期望孩子是乖巧、懂事、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这期望本身不切实际,于是跟孩子怄气,打骂、制定不平等条约。
一个成熟的家长,内在的小孩也是趋于成熟的。能看到自己的诉求,孩子的诉求,同时能区分清楚,并尽量满足。
成熟的家长知道,再小的孩子也是独立个体。独立个体之间,肯定存在差异,我们尊重环境、尊重自己也尊重孩子。
③能量匮乏
当父母自己身心俱疲,无力照顾好自己的时候。爱之杯快见底,哪有剩余可以给到孩子?
于是,有些家长便会让孩子付出代价来交换。孩子要么变成童工、要么变成出气筒、严重的变成沙包,在你发泄完之后,给她一点点怜悯的爱。
为什么孩子对父母,总是无条件的爱?
绘本《你看起来好好吃》里面的“好好吃”刚破壳的时候遇到霸王龙,以为霸王龙是他爸爸。于是不管不顾、不离不弃,甚至为了给霸王龙找红果子,差点被吃掉。
这似乎是动物本能。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在生命最初的阶段,对这个世界都抱有最大的善意。
因为,对你来说,她只是个小孩。对她来说,你却是她的全世界。
即使是再不堪的父母,都有爱她们的子女。
如果你回报她无条件的爱,这个世界会愈加美好,她便用更多的爱去爱这个世界。
如果你回报她的是有条件的爱,甚至是虐待。这个世界就是残酷的,她便很难有力量去爱这个世界。
那些我们曾经看哭的画面,被打动的那一瞬间,不就是你差点想吃了她,而她却舍命为你寻来红果子吗?
或许我们曾不被善待,庆幸我们仍有选择的机会。带着觉察,练习如何无条件地爱孩子,如同她们爱你一样。推动良性循环的齿轮,让爱流动起来。
我是张磊,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靠近我,激励你,我能,你一定可以。